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14
八月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西九文化區 x 香港話劇團 x 滙豐保險承諾呈獻音樂劇《大狀王》6 月中旬展開內地巡演及香港第三度公演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西九文化區 x 香港話劇團 x 滙豐保險承諾呈獻音樂劇《大狀王》6 月中旬展開內地巡演及香港第三度公演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西九文化區 x 香港話劇團 x 滙豐保險承諾呈獻音樂劇《大狀王》6 月中旬展開內...
推介度:
14/08/2025 - 24/08/2025
11
七月
旺角中電鐘樓文化館|「鐘樓歲『閱』」主題展覽 旺角中電鐘樓文化館|「鐘樓歲『閱』」主題展覽
旺角中電鐘樓文化館|「鐘樓歲『閱』」主題展覽
推介度:
11/07/2025 - 28/09/2025

起床後30分鐘是健康程式啟動時間:醫生建議完成4件事降低腦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起床後30分鐘是健康程式啟動時間:醫生建議完成4件事降低腦中風與心肌梗塞風險

健康解「迷」

  一日之計在於晨,每天睜開眼已經開啟了養生的第一步。台灣有醫生建議起床後30分鐘最為關鍵,能夠在關鍵時間內完成這4件事,等同幫身體重新開機,開展新一天。

 

  台灣重症科醫生黃軒在個人網站指出,早晨起床後的30分鐘是「健康程式啟動時間」,此時人體的血液循環、腸胃功能及神經系統正逐步甦醒。若在此關鍵時段做對以下4件事,能有效降低腦中風、心肌梗塞及代謝疾病風險;反之,錯誤習慣可能讓健康在不知不覺中流失。

 

1. 起床第一杯水

 

  黃軒強調,因一夜未喝水會導致血液變黏稠。他建議,一起床可以先喝300毫升溫水稀釋血液,且需分次小口飲用為佳。若快速狂灌或飲用冰水,可能刺激血管收縮;而蜂蜜水、淡鹽水亦不建議,會增加血糖與血壓負擔。

 

2. 排便黃金10分鐘

 

  起床後的「起立反射」是身體自然的排便訊號。黃軒提醒大家最好避免攜帶手機進入廁所,並控制如廁時間在10分鐘內,因過久蹲坐可能增加痔瘡風險。

 

3. 早餐8時前吃

 

  根據2023年的西班牙前瞻研究發現,早上8時前吃早餐和晚上8時前吃晚餐,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另一項研究指出,延後至9時後吃早餐,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59%。

 

4. 333安全起床法

 

  為避免突然起身可能引發的不適,黃軒建議「333起床法」:醒來後先躺30秒,慢慢坐起停留30秒,床邊坐30秒再站起。

 

切勿早過6時起床 心梗中風風險增40%

 

  一項關於跨國睡眠模式,透過分析全世界人們的睡眠模式發現,清晨6時就已經起床的人,相比起早上7時後起床的,患心肌梗塞或腦中風等疾病的風險,最多可增加4成;患糖尿病與抑鬱症則增加20-30%。

 

早起床對大腦影響

 

集中力下降

記憶力下降

溝通能力下降

 

增加患病機率

 

● 代謝症候群

● 糖尿病、高血壓、心肌梗塞、腦中風

● 心功能不全等循環系統疾病

● HPA機能,增加患上心理疾病的機率

 

長期早起恐百病纏身 降低打工仔生產力

 

  研究指出,長期違反生理時鐘可能導致慢性睡眠不足,引發注意力下降、記憶力減退等認知問題,並伴隨情緒障礙與代謝疾病風險。不僅是學生,成年人亦同樣受起床時間影響。一般來說,職場上班時間通常在上午9時,對年輕打工仔而言算是過早。Paul Kelley博士提醒,強制早起會降低工作效率與生產力,長久會加劇工作壓力與疲勞累積。

 

各年齡層建議起床及活動時間

 

青年期(15歲至30歲)

● 起床時間:9:00

● 活動開始時間:11:00

 

壯年期至中年期(31歲至64歲)

● 起床時間:8:00

● 活動開始時間:10:00

 

老年期(65歲以上)

● 起床時間:7:00

● 活動開始時間:9:00

 

  Paul Kelley博士強調,人類生理時鐘存在個體差異,建議教育與職場制度應更具彈性,允許依據個人睡眠模式調整作息,而非強制統一早睡早起。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