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人抗癌 │ 蘇施黃患乳癌及大腸癌,化療後後遺症:手腕凹陷+嚴重脫髮
前商台主持人、現年70歲的蘇施黃(阿蘇),分別於2005年及2022年患上乳癌及大腸癌第三期,除了需進行手術切除腫瘤,亦需接受化療治療。大病過後的她自此亦已鮮有出席公開活動,不過經過數年休養,蘇施黃已復出工作。近日她便於社交帳號直播帶貨,並分享化療後身上兩大駭人後遺症。
久休復出的蘇施黃日前於社交平台帶貨直播,片中她精神甚佳,不但臉色紅潤,而且中氣十足,可以滔滔不絕地講足75分鐘,而且聲如洪鐘。直播中,她既推介產品,又有分享自己因患癌接受化療治療的後遺症,主要於身體2大位置呈現。首先是左手手腕有凹陷地方,蘇施黃解釋指因為做化療要插針打血管所致:
因為打得太多,血管會愈來愈幼,都最後就打死咗左手一條血管。
除此之外,蘇施黃又指化療後,自己的頭頂脫髮嚴重,一度令她苦惱不已,慶幸覓得合適產品,才能恢復濃密的髮量,她更分享前後對比照。
蘇施黃(阿蘇)是前商台主持人,以識飲識食的風格受觀眾認識。
蘇施黃(阿蘇)是前商台主持人,以識飲識食的風格受觀眾認識。
蘇施黃(阿蘇)是前商台主持人,以識飲識食的風格受觀眾認識。
蘇施黃(阿蘇)於,分別於2005年及2022年患上乳癌及大腸癌第三期,她近日直播中分享化療後身上2大駭人後遺症。
首先是左手手腕有凹陷地方,蘇施黃解釋指因為做化療要插針打血管所致。
蘇施黃又指化療後,自己的頭頂脫髮嚴重,一度令她苦惱不已。
蘇施黃指自己慶幸覓得合適產品,才能恢復濃密的髮量,她更分享前後對比照。
與金燕玲走過高山低谷
蘇施黃與金燕玲關係十分親密,兩人相伴走過至今逾20年,亦一切走過不少高山低谷。金燕玲於2019年證實患子宮癌,2021年再被證實患上乳癌,即使先後患癌,親女Emma未能長伴在旁,但Emma亦不用太擔心,因為金燕玲在港一直有蘇施黃照顧。
蘇施黃與金燕玲關係十分親密,兩人相伴走過至今逾20年,亦一切走過不少高山低谷。
蘇施黃與金燕玲關係十分親密,兩人相伴走過至今逾20年,亦一切走過不少高山低谷。
蘇施黃圈中有不少好友。
蘇施黃圈中有不少好友。
蘇施黃圈中有不少好友。
蘇施黃圈中有不少好友。
蘇施黃圈中有不少好友。
曾分享1個癌症病人快速復原法
蘇施黃於2005年曾罹患乳癌,戰勝病魔後繼續工作。2022年10月又確診大腸癌第三期,她積極面對病情並接受手術,術後仍需進行化療。蘇施黃不時分享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希望能鼓勵同路人。2023年她完成最後一次化療,並在家中慶祝最後一次口服化療藥物,再次成功抗癌。
蘇施黃表示,化療為其身體帶來不少副作用,如右手臂及腳掌出現腫脹問題,需服用中藥調理後情況才逐漸好轉。此外,她向大眾介紹「睡眠」其實是最簡單讓身體快速復原的方法。她表示為了確保自己有充足睡眠,已將工作放在一邊,並建議大家「唔好胡思亂想,有咩工作或者煩事都棄權,養番好個身體。」
抗癌期間,蘇施黃不時分享抗癌的心路歷程。(影片截圖)
蘇施黃積極面對病情。(影片截圖)
化療為其身體帶來不少副作用。(影片截圖)
右手臂及腳掌出現腫脹問題。(影片截圖)
右手臂及腳掌出現腫脹問題。(影片截圖)
蘇施黃也曾分享休養期間,手和腳出現水腫情況的相片,並提到雖然專科醫生指情況約一年後會改善,但她最終仍嘗試用中藥治療,不過過程中也曾試過「撞板」,兩次服用不同中藥導致手部缺水甩皮。蘇施黃最後語重心長提醒大家「有命先有得處理生意,所以一定要瞓覺,努力!」
大腸癌為全港第2位常見及致命癌症
據本港醫管局癌症統計數字顯示,本港2020年大腸癌新增個案共5,087宗,佔全年新增個案的14.9%,共有2,287宗死亡個案,佔比15.4%,為全港第2位的常見及致命癌症。外科專科醫生劉卓靈表示,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息肉如腺瘤性息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早期的大腸癌可能無任何症狀,其他常見症狀包括大便帶血或帶有大量分泌黏液、大便習慣改變,如大便變稀或便秘、體重無故下降等。
消化系外科專科醫生劉育志稱,大腸癌在亞洲有年輕化趨勢,50歲以下發病的大腸癌患者不斷增加,中大亦有研究顯示,本港55歲以下結腸癌患者每年增加1.7%,認為與肥胖有關,因此國際建議大腸癌篩查年齡應由50歲降至45歲。
宜2年做1次大腸檢查 高危人士留意身體徵兆
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詹宜學曾在其Facebook專頁提醒大眾,定期做大腸鏡檢查和糞便篩檢很重要。詹宜學引述台灣衛福部統計,每兩年做一次糞便篩檢,能夠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他亦呼籲10大高危人士要小心留意身體8大異狀,愈早發現和治療,治癒機率愈高:
大腸癌10大高危人士
50歲以上
● 超過一半以上的大腸癌病人年齡大於50歲
不健康飲食
● 尤其是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及低纖維飲食所致
飲酒、吸煙者
糖尿病
肥胖
排便習慣不正常
● 如長期便秘
愛吃紅肉
遺傳性非息肉性大腸癌
家族性多發性瘜肉症候群
罹患其他大腸相關疾病
● 如潰瘍炎性大腸炎
● 克隆氏腸炎
● 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
資料來源:肝膽腸胃科醫生 詹宜學
罹患其他大腸相關疾病
● 如潰瘍炎性大腸炎
● 克隆氏腸炎
● 曾罹患大腸癌並已治癒
資料來源:肝膽腸胃科醫生 詹宜學
大腸癌|大腸癌7大症狀
台灣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曾在Facebook專頁上分享大腸癌病例,並列出以下7大症狀:
大腸癌7大症狀
1. 大便出血(鮮紅色)
2. 大量黏液性便
3. 貧血,導致疲憊、頭暈
4. 排便型態改變,形狀與量的改變
5. 體重減輕
6. 腹痛
7. 排便困難,常常覺得排便不乾淨
資料來源:肝膽腸胃科詹宜學醫生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