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6
九月
紅磡香港體育館|UnionPay 銀聯 呈獻 關智斌演唱會 紅磡香港體育館|UnionPay 銀聯 呈獻 關智斌演唱會
紅磡香港體育館|UnionPay 銀聯 呈獻 關智斌演唱會
推介度:
26/09/2025 - 27/09/2025
25
九月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乙巳年中秋綵燈會
推介度:
25/09/2025 - 19/10/2025

最新權威研究揭4大長壽食物!助延年益壽 + 降低心血管病與糖尿病風險

最新權威研究揭4大長壽食物!助延年益壽 + 降低心血管病與糖尿病風險

健康解「迷」

  坊間流傳長壽飲食方法數之不盡,然而最近有最新權威研究指出,原來多吃植物性蛋白可以延年益壽,甚至連大家都討厭的三色豆都上榜!研究指出,這4種食物愈吃愈長壽,但仍要留意攝取足夠營養素。

 

101國研究:豆類、堅果攝取量高者壽命更長

 

  台灣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引用澳洲雪梨大學最新研究,該研究綜合分析101個國家的飲食數據與健康指標,發現攝取較多植物性蛋白質(如堅果、鷹嘴豆、豆腐、豌豆)的群體,其預期壽命顯著高於以動物性蛋白為主的人群。例如印度的植物蛋白攝取比例較高,其平均壽命優於動物蛋白消費大國美國。

 

多吃植物性蛋白 慢性病風險降低

 

  研究進一步指出,以豆類、堅果及全穀物為主要蛋白質來源者,罹患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風險較低。此結果與全球知名「藍色區域」(Blue Zone)的長壽飲食模式相符——包括日本沖繩、希臘伊卡利亞島及美國加州洛馬林達地區的居民,均以植物性飲食為主,印證其延壽效益。

 

年齡影響蛋白需求 5歲以下兒童仍需動物蛋白

 

  研究特別強調,植物性蛋白質的益處僅適用於成年人。5歲以下幼兒因生長發育需求,應優先攝取動物性蛋白質(如肉類、蛋類)。隨著年齡增長,人體對動物蛋白的需求逐漸減少,對植物蛋白的需求反而增加,此發現為不同年齡層的蛋白質攝取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建議漸進增加豆類、堅果 替代部分動物蛋白

 

  江守山建議,大家可透過以下方式調整飲食,亦提醒,需確保整體營養均衡,避免轉換飲食後導致鐵質與維他命B12缺乏:

 

● 漸進替代:將部分肉類替換為豆製品,如豆腐、豆乾或鷹嘴豆

● 每日堅果:攝取適量無調味堅果作為點心

● 全穀物搭配:選擇糙米、藜麥等富含植物蛋白的主食

 

研究揭長壽3大關鍵

 

  那麼,到底要如何生活才會長壽?《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 Network Open)在今年6月20日刊登一項研究報告,分析健康生活方式與成為百歲老人之間的關係。研究團隊調查內地5,222名80歲或以上的長者,當中包括1,454名百歲人瑞;參與者中有61.7%為女性,平均年齡為94.3歲。

 

  研究團隊根據每名參與者自我報告的吸煙、飲酒、運動習慣、飲食多樣性以及體重指數(BMI)組成「健康生活方式評分」(HLS),分數愈高代表愈健康。而根據研究結果,長壽一共有3大關鍵因素,除了不吸煙及規律運動外,多樣化飲食亦佔一環。

 

  其中,研究人員發現飲食最多樣化的參與者更有可能活得長久,他們活到100歲的機率甚至比其他同齡人高出23%。

 

9類長壽食物

 

  研究結果顯示,每周吃以下9種食物的人士更有可能活到100歲。

 

1. 穀物

2. 蔬菜

3. 水果

4. 大豆及其製品

5. 雞蛋

6. 肉類

7. 魚類

8. 牛奶及乳製品

9. 油脂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雜誌》

 

  此外,研究人員發現從不吸煙並經常運動的參與者也有可能活到100歲,而教育程度、婚姻狀況、晚年飲酒習慣等因素對於壽命則幾乎沒有影響。

 

  研究團隊表示,是次研究調查樣本較大,並對參與者的生活方式及行為數據進行全面收集,屬於前瞻性的評估;不過研究仍有許多限制,例如大部分生活方式行為的資訊均為自我報告,因此容易出現測量誤差。但團隊仍強調,即使到了高齡,維持健康習慣亦有助獲得健康。

 

同場加映:全球6大健康飲食模式

 

全球6大健康飲食模式

 

1. 日本

 

  當地居民常吃新鮮海鮮、米飯(包括糙米)、蔬菜,以及發酵食品如味噌等,透過營養豐富及最低程度加工的食物來延長壽命。
飲食特點:他們常吃豆腐,而豆腐是植物性蛋白質的絕佳來源;此外他們也常喝綠茶,而綠茶含有豐富的抗氧化劑,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和整體健康。

 

2. 希臘、塞浦路斯、意大利及西班牙

 

飲食特點:這幾個地中海周邊國家盛行「地中海飲食法」,著重進食橄欖油、蔬菜、水果、全穀物和魚類

飲食特點:這些食物除了對心臟有益外,其脂肪及營養成分亦十分均衡。

 

3. 韓國

 

飲食特點:韓國人的飲食包含泡菜等發酵食物、各式豐富的蔬菜和海鮮的低脂蛋白質,這些都是維持營養均衡的支柱。

飲食特點:發酵食物有助維持腸道微生物菌群健康,對改善消化系統,增強免疫力,甚至改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幫助。

 

4. 澳洲

 

飲食特點:澳洲受多種文化影響,融合出其獨特的飲食模式。當地居民的飲食包含大量新鮮蔬果、來自海鮮和家禽的低脂蛋白質,以及全穀物和豆類,飲食相當多元化。

 

5. 埃塞俄比亞

 

飲食特點:當地人以英吉拉(Injera,一種由畫眉草麵粉製成的酸種麵包)、扁豆、鷹嘴豆及豌豆等豆類為主食,這些食物提供了必需的蛋白質、纖維和複合碳水化合物。

飲食特點:此外,他們也會食用各種蔬菜和香料,從而獲得維他命、礦物質、抗氧化物和抗炎成分等營養元素。

 

6. 瑞典

 

飲食特點:北歐飲食以簡單及使用當地時令食材為優先,主要食用黑麥、大麥等全穀物、根類蔬菜、高脂魚類如三文魚,以及發酵奶製品。

飲食特點:這種飲食有益於心臟健康,且具有抗發炎作用,而極低的加工程度及營養豐富的特性亦有助提升整體健康。

資料來源:營養師Sandra Mikhail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