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病慎防踩雷|五句最令癌症病人討厭的說話 患者最想聽甚麼?
與照顧者義工前輩喝咖啡時,提及到醫院探訪病人,應該如何打招呼。義工前輩自揭菜鳥時代的糗事:「我跟病人說「你好嗎」,對方立即大罵。」他差點被趕出病房。
病人要留院,狀況又怎會好。前輩學乖了,從此擔任醫院義工時,先自我介紹,再補上一句:「我們是來關心你的情況的」,以此慢慢打開病人的心扉。遇上孤苦無依的病患時,對方連心事也侃侃而談,可見病人最需要是真誠的關心,而不是例行公事式的探視。
筆者銘記於心,且喚起多年前的往事。先夫發病中期,為了照顧他而自顧不暇。期間,好友罹患癌症,在她最需要關心的時候,我竟然痛苦至失語。
精神上陪伴,免於離棄
當時連先夫我也安慰不了,深陷情緒低谷,既無法陪伴癌症好友,實務上幫不上忙,盲目的鼓勵又怕換來更不堪的期望落差。聽罷她訴苦,我還可以對她講甚麼好說話?
自以為深厚的多年友情,這刻變得如此脆弱,如履薄冰。磨蹭良久,我惟有在通訊軟件,簡短幾句為她打氣:「你已經很叻了。雖然我不在你的身邊,但我會在精神上陪伴你,關心你,捱過這段艱難的日子。」
那未必是很好的慰問。稍後介紹了相熟的醫生,讓她諮詢第二意見(Second Opinion),慶幸解開了她的部分心結。當時我還未學習甚麼關懷或輔導理論,只是單純地覺得,不想令好友感到被離棄,那管只有一句嘗試關懷的說話,也聊勝於無。
幸運地,好友成功戰勝癌魔。想起親人也是癌症康復者,我更加念茲在茲,究竟對待癌症病人時,應該說甚麼,又如何避免踩雷,別把多年友情或親情毁於一句。
如何與病人交談,也是一種學問。(圖:RDNE Stock project@Pexels)
五種探病場景, 各有應對
參考Canadian Cancer Society網站,對於如何與癌症患者交談,表達關心,有五項建議,值得參考。
場景一:如何提供支持
NG:「我知道你的感受。」
OK:「我無法真正了解你的感受,但我在這裏支持你。」
因為即使同樣是病患,每個人的經歷和感受也不盡相同,過度分享個人或別人的抗癌經歷,反而為對方帶來不必要的負擔。專注於對方的情緒和感受,以及提供支持,更有力量。
探望病人,毋須長篇大論,實在的陪伴和聆聽,已是堅實的關懷。(圖:Thirdman@Pexels,圖中模特兒並非病人)
場景二:緩和病患心情
NG:「放鬆一些。」
OK:「等待是最煎熬的。」
對許多癌症患者而言,等待檢驗結果和治療,充滿未知與焦慮,一分一秒也是折磨。這些擔心是需要被肯定的。那些「別緊張、放鬆些」,如隔靴搔癢,根本無法安撫,蒼白無力。
場景三:給患者溫暖
NG:「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OK:「我愛你」或「我會陪伴你度過每一步。」
「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太過敷衍,對患者毫無安慰作用。真正關心對方的話,不如讓對方知道,經歷手術、化療或電療的難關時,無論外表、情緒或體力變得如何,一樣愛護對方,令他們感到溫暖。
緩和癌症病患心情,一句「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並不實際。倒不如認同等待報告與治療的煎熬,更能同理對方的苦處。(圖:Antoni Shkraba Studio@Pexels,圖中模特兒並非病人)
保持正面非萬能 ,反添病人壓力
場景四:生活還是要繼續
NG:「要保持正面。」
OK:「讓我幫你找出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探病者經常鼓勵病人「正面」對待疾病,然而這是最大的地雷之一!連我自己對此也覺得很討厭,試想面對治療、檢查、疼痛等重重挑戰,可以怎樣「正面」?不如幫助他們在生活中,尋找可以帶來快樂的事物,例如聽音樂或短暫休閒。病人一樣要生活,日子一樣有好壞。
場景五:別給病者壓力
NG:「你要拿出勇氣去對抗它!」
OK:「希望你早日重拾喜愛的事物。」
你以為讚美病人是「勇士」、「努力戰鬥」就是認同?對不少癌症患者而言,這是無形的壓力與重擔,彷彿輸贏全靠個人努力,現實卻是有無數的因素在背後主宰。倒不如從病人對未來的希望出發。
毋須經常讚頌病人是戰士,這會形成無形的壓力。(圖:Darina Belonogova@Pexels)
回顧上述「地雷」,老實說,我亦踩過不少,特此警惕自己。推而廣之,不只是面對癌症病人,就算是一般探病,一樣適用。有時,我們太容易落入要正面鼓勵患者的傳統套路,以為努力加油才是打氣的唯一方法,可惜這不過是自我感覺良好。
也許,拋開「要講好說話」的包袱,改為從病人感受出發,運用同理心,共情對方那一刻最需要甚麼,最希望怎樣被理解----可能只是替病人做實事,實在地替他張羅物資,實在地陪伴,實在地聆聽而不胡亂插嘴,表達真誠的關心,已經是最有力量的關懷了。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