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斷崖式衰老 │ 最新研究揭露衰老3大大關卡,30歲開始1個器官最先老化
「斷崖式衰老」並不誇張?最新蛋白質組學、臨床及流行病學研究揭示,人體衰老並非均速進行,而是存在3大「關鍵斷崖期」。專家強調,第一個「斷崖期」開始後,身體1個位置會率先出現老化跡象,而有些人看上去較年輕、有些人卻衰老得極快,主要與一原因相關。
科學期刊《Cell》今年7月發表一項橫跨50年的最新研究,研究合共招募逾2萬名參與者進行老化與飲食內容分析,發現人類的衰老速度並非固定,反而是存在以下3大「關鍵斷崖期」:
衰老警號|研究揭露「斷崖式衰老」三大關卡
30歲
主動脈、血管蛋白質組明顯改變,器官彈性、修復及新陳代謝能力下滑加快。
45-50歲
各器官蛋白質組劇烈塑,包括免疫、胰臟、代謝系統等同時加速老化,慢性疾病風險顯著升高。
55歲
細胞修復相關蛋白顯著下降,影響多數組織功能,老年性疾病進入高發期
該研究又蒐集了76名年齡在14到68歲之間、因腦損傷逝世的器官捐贈者,體內約13種人體組織中的516個樣本,包含心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內分泌與肌肉骨骼,繪製出1萬2771種蛋白質的「動態圖譜」,結果發現,30歲開始,率先變化的器官為血管,尤其主動脈比同齡肝臟、免疫組織更早老化,其蛋白質年齡平均超前實際年齡5至8年,因此心血管疾病常是中年人首個衰老相關警號。
衰老警號|童顏未必等於身體健康?專家拆解「逆齡」秘密
不過為何有些人比看上去年輕?研究表示器官的老化速度並不同步,例如有些人實際年齡50歲,血管蛋白質年齡已達60歲,但肝臟卻仍維持45歲水平,因此外貌可能看上去會較為年輕,其中又以主動脈衰老速度最快,其蛋白質年齡比實際年齡50歲平均超前5至8年,因此心血管疾病經常會成為「衰老」相關的疾病風險。
研究表示,這些隱藏在蛋白質中的「衰老密碼」雖然無法阻止衰老,但可以讓過程變得緩慢,例如30歲時大家應多加關注血管健康、40歲時可注意調節免疫平衡、50歲則著重強化細胞修復等。
同場加映|7大血管逆齡食物
台灣基因醫生張家銘曾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根據2025年一篇發表於《歐洲預防心臟醫學期刊》的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該研究整合了145個臨床研究、超過5000名受試者的數據,發現有助血管健康的「關鍵因子」:黃烷-3-醇(flavan-3-ols)。這種分子是一種天然的植化素,普遍存在於以下7種食物中:
7大血管逆齡食物
1. 綠茶
2. 紅茶
3. 可可粉
4. 黑朱古力
5. 蘋果
6. 葡萄皮
7. 葡萄籽
資料來源:基因醫生張家銘
同場加映|按壓人體7大「搏動點」測試血管健康
身體不同部位的脈搏跳動,可以揭示不同血管的健康狀況。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血管外科主任醫生吳巍巍指出,人體有7大「搏動點」,若出現異樣恐怕是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先兆,提醒大眾要盡快求醫做詳細檢查。
按壓7大部位自測血管健康
顳部 — 頭部兩側太陽穴位置
博動性耳鳴 — 耳內會間歇性出現波浪聲或脈搏聲
頸部 — 雙側頸部、喉頭兩側
手腕 — 手腕掌側內外分別是尺動脈、橈動脈的博動點
腹股溝 — 大腿根部、腹股溝的中點
足背 — 足背的腳趾公和第趾的趾縫延長線上
肚臍 — 肚臍周圍出現搏動性腫塊
資料來源:血管外科主任醫生 吳巍巍
資料來源:Cell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