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用安全 │ 女子患肝癌PFAS超標,疑長期使用1種易潔鑊釀毒害
飲食除了要注意食材品質外,烹調所使用的廚具同樣重要。台灣一名肝癌患者,在手術後進行「永久化學物質」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檢測,發現多項指標極高,其家人透露事主家中使用一款廚具,即使出現刮痕仍不捨得更換,懷疑因此成為感染及患病源頭。
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日前於專頁分享上述病例,指該名女子因罹患肝癌,做過電燒與栓塞手術,術後院方為她進行PFAS檢測,卻發現她PFAS指標三項中有兩項超標或接近上限,體內「永久化學物質」PFAS檢測出高濃度。醫生向家人了解後,得悉患者家中所使用的易潔鍋早已出現許多刮痕,但患者捨不得丟掉,一直照常使用,疑因此成為感染來源,呼籲大家家中如果有使用多年的易潔鍋,尤其是已經刮傷或脫落的,都應該盡早更換。
日常用品遍布PFAS 醫生拆解風險源頭+預防方法
劉博仁醫生表示,過往有研究顯示,長期接觸PFAS,可能與患上肝臟疾病,例如脂肪肝、肝纖維化、肝硬化等有一定關聯,亦可能會增加肝癌風險,雖然科學證據仍有待累積,但對於本來就有肝臟疾病的人來說,PFAS確實會是額外負擔。
醫生續指,PFAS(全氟及多氟烷基物質)為人工合成、極難分解的「永久化學物質」,在日常生活中,以下5類用品亦可能會成為接觸PFAS的高風險源頭:
醫生拆解5類含PFAS日常用品
不沾鍋具
鍋底刮痕或塗層剝落時PFAS 可能釋出並進入食物
速食紙盒、紙袋、紙杯
常用來防油防水也可能含有PFAS
飲用水
某些地區地下水或自來水檢測出含PFAS
防水、防污衣物或布料
部分標榜防水材料也可能含PFAS
某些化妝品與清潔品
例如防水睫毛膏、防曬或部分清潔劑
資料來源: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
生活上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接觸PFAS,但仍然可以透過飲食選擇、生活習慣與挑選日用品,大幅降低 PFAS 曝露:
日常5招降低接觸PFAS風險
1.有刮痕、塗層脫落的易潔鍋應立刻更換,改用不鏽鋼、陶瓷或鑄鐵鍋具
2.避免紙容器盛裝高溫食物,選用玻璃、不鏽鋼餐具
3.多選PFAS-Free標示產品,留意日用品化學成分
4.適度增加蔬果及多元飲食,協助毒素排出
5.維持肝臟健康,包括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定期檢查
資料來源:營養功能醫學專家劉博仁
高溫分解可釋出PFOA
市面上的易潔鑊之所以不容易「黐底」,技術之一是用上PTFE塗層;而製造這種塗層時,常會用上一種簡稱為PFOA的化學物質,屬可能致癌之物,在製造易潔廚具的過程中,可能會將PFOA釋出於空氣﹑水或土壤等環境中。
此外,PTFE產品遇上高溫分解時,也可能釋出PFOA。有動物研究顯示PFOA可能損害肝臟功能、影響生殖功能或致癌,並可長期存在於環境中不變。另外,使用易潔鑊的一般注意事項:
- 使用前,應用混和清潔劑的暖水清洗
- 忌用大火或高溫乾燒
- 避免用尖銳的金屬鑊鏟或叉攪動食物
- 切勿在鑊面上切刴食物
- 用後應自然冷卻,不應立即注入冷水
- 塗層嚴重脫落應停用
資料來源:Facebook@劉博仁營養功能醫學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