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染髮風險|20歲追星女狂染髮色釀禍 雙腳紅斑+關節痛揭腎臟受損患惡疾
河南一名20歲「追星族」女子為了模仿偶像頻繁染髮,某日雙腳突冒紅斑,更出現多種不適症狀,求醫驚揭內臟受損、患上1種惡疾。醫生了解情況後,強調事主病情與染髮習慣有一定關係。
綜合內媒及《都市頻道》報道,該名女子因喜歡的偶像喜愛頻繁換髮色,因此亦模仿偶像經常染髮,每月染髮1-2次、半年內換色多達10種。直到近期,她雙腿突然紅斑、關節痛等症狀,求醫驚揭出現腎臟損傷,確診患上紫癜性腎炎。
頻繁染髮恐致腎臟受損 醫生揭3原因成關鍵
鄭州人民醫院腎內科主治醫生陶陳洋表示,事主染髮習慣與惡疾高危有密切關聯,其中染髮劑中的苯二胺是過敏原及致癌物,重金屬亦會加重腎臟負擔,可能透過頭皮吸收進血液導致腎病;而反覆過敏反應與劣質染劑傷害更易引發免疫複合物沉積,引致慢性腎炎或膜性腎病。
專家提醒,有肝腎疾患、頭皮病、未成年人皆屬高危群,短期內高頻率染髮者更需警覺,假如出現紅斑、水腫、泡沫尿及乏力等症狀,應要停止染髮並盡快求醫;此外,選擇合格產品並保持適當染髮,亦可降低健康風險。
經常染髮常見5大危害
重症專科醫生黃軒在其Facebook專頁曾指出,染髮劑的影響不只頭髮表面,更可能深入影響健康,以下是經常染髮常見的5大危害:
頭髮受損
長期使用可能傷害毛囊,使髮絲逐漸變細,甚至禿頭。研究顯示,每月染髮者的髮絲強度降低達40%。
皮膚過敏
部分人在染髮或燙髮後,頭皮會紅腫、發癢,甚至起水泡。這是因為產品中的化學成分(尤其是PPD)刺激了皮膚。
肝臟負擔
染髮劑中的苯類化合物等化學物質,可能經由頭皮進入血液,長期累積恐傷害肝功能。
重金屬中毒
某些劣質染髮劑可能含鉛、汞、砷等重金屬,長期使用可能對身體造成慢性傷害。
癌症風險增加
頻繁染髮可能與多種癌症有關,包括皮膚癌、乳腺癌、卵巢癌和霍奇金淋巴瘤。
資料來源:重症專科醫生黃軒
安全染髮6大要點
黃軒建議以下6項染髮建議,兼顧美髮又不會傷身:
控制染燙次數
每年染髮超過5次者,乳癌發生率增加30%。如果必須染髮,選擇「半永久性染劑」並縮短停留時間,可以減少60%化學物質的吸收。
拉開染燙時間
染髮與燙髮不宜同時進行,最好間隔兩周以上,讓頭髮和頭皮獲得休息。
避免接觸頭皮
塗染髮劑或燙髮劑時,盡量避免碰到頭皮,用完後多洗幾次,減少殘留。
別混用產品
不同品牌染髮劑混合可能產生有毒物質,增加過敏風險。
保護敏感肌膚
頭皮易敏感者,可先在髮際線塗抹乳液或凡士林保護皮膚。
徹底清潔
染髮後應多次沖洗避免化學物質殘留頭皮
資料來源:重症專科醫生黃軒
7招減少染髮傷害
本港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就長期染髮習慣,提出7招減少染髮帶來的傷害:
1.建議一年染髮不要超過3次,且每次相隔3個月以上。
2. 每次染髮主要以補染方式,不要整個頭都染,以減少染劑用量。
3. 染髮前先做過敏測試,把少量染劑塗在耳後或手腕內側,30分鐘後,看皮膚有沒有出現紅疹、癢或水泡。2天後,再觀察一次。若有過敏反應,就不要使用該產品染髮。
4. 染髮時應按照染髮產品說明規定,例如染劑停留多久,不要超過規定的時間。
5. 如發現頭皮有任何破損如頭瘡,都不建議進行染髮程序。在染髮期間,若頭皮不適,例如刺痛感持續出現,甚至出現紅腫,就要立即停止染髮。使用染髮劑前,最好在髮際線、耳朵、額頭和頸部塗上凡士林,減低染髮劑刺激皮膚機會,亦要避免染髮劑直接刺激頭皮。
6. 染髮後要多清洗幾次,建議使用專業染後護理洗髮乳霜,能有效淨化化學殘餘物,不要讓染髮劑殘留在頭髮上。洗頭時亦要小心不要抓損頭皮,避免染髮或洗髮物質從傷口滲入。
7. 如在使用染髮劑時感到痕癢,甚至有灼熱感覺,就應該立即用清水清洗。清洗後,如皮膚過敏的症狀持續,更應盡快求醫。
資料來源:皮膚科專科醫生胡惠福
資料來源:都市頻道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