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肝飲食 │ 研究揭1種水果降脂肪肝風險22%、9大護肝食物名單
日常飲食中的常見食物,可能是保護肝臟的關鍵。根據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常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食物,有助於降低患上脂肪肝風險達19%,而當中最有效護肝的水果是蘋果!有醫生警告,脂肪肝若放著不管,有可能跳過肝硬化階段,直接惡化成肝癌。
研究:類黃酮食物助降脂肪肝風險達19%
Elsevier醫學資訊站在Facebook專頁發文引述,一項發表於《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長達10年的研究,分析了超過12萬名年齡介於40至69歲的成年人的飲食習慣。結果發現,飲食中攝取最多「類黃酮」的人,罹患脂肪肝的風險,比攝取最少者低了約19%。
類黃酮是一種存在於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發炎、抗氧化等特性。該研究結果顯示,長期攝取富含類黃酮的飲食,不僅可降低脂肪肝風險,也有助於維持肝臟正常功能、減少慢性發炎反應。
富含類黃酮和花青素食物
綜合過往研究指出,類黃酮常見於多種水果及蔬菜,而橙、黃色的蔬果更具有最強的保護能力,若多進食富含類黃酮食物:
富含類黃酮及花青素食物
每100克士多啤梨
含180毫克類黃酮
每個蘋果
含113毫克類黃酮
每100克辣椒
含5毫克類黃酮
每100克藍莓
含164毫克花青素
蘋果護肝效果最顯著 風險大降22%
該研究指出,「經常食用蘋果」的人,脂肪肝風險降低幅度最為明顯,達到了22%。此外,攝取較多蘋果者的肝臟脂肪含量與肝臟發炎指標(cT1值)也有顯著下降,顯示蘋果在維護肝臟健康上具有潛在的益處。
茶、黑朱古力、紅甜椒也有效 助減肝臟發炎
除了蘋果之外,研究也發現其他類黃酮食物的好處。攝取茶與黑朱古力與較低的肝臟脂肪含量有關;而攝取茶與紅甜椒則與較低的肝臟發炎指標(cT1值)相關。這表示這些食物可能有助於減緩肝臟的發炎與纖維化過程,對肝臟健康產生正面影響。
9種富含類黃酮食物
台灣腎臟科醫生王介立在Faceook專頁發文引述國外一項大型研究,指出多攝取富含類黃酮食物有效降低患脂肪肝風險19%,特別是多吃蘋果和喝茶的人士,患脂肪肝風險顯著降低。該項研究分析超過12萬名40至60歲成人的飲食數據與健康指標,嚴選出9種富含類黃酮食物:
9大護肝食物清單一覽
茶(紅茶&綠茶)
蘋果
莓果
紅酒
葡萄
甜椒
洋葱
黑朱古力
橘類水果(橙、西柚)
資料來源:腎臟科醫生 王介立
醫生警告:脂肪肝恐跳級惡化成肝癌
都市人飲食不定時又少運動,導致近年脂肪肝患者暴增。台灣腸胃科醫生張振榕近日在當地健康節目《TODAY健面聊》中講述近年臨床觀察,指出脂肪肝已成為現代人健康隱患,據統計各地每年確診患上脂肪肝的人有增無減。根據臨床研究顯示,脂肪肝不僅是肝臟疾病,更會增加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及各類癌症風險,包括食道癌、胃癌、大腸癌、胰臟癌和乳癌。當中輕視脂肪肝臟的患者,有約2成會出現肝臟健康「跳級惡化」患上肝癌。
7招改善脂肪肝 1年顯著見效
日本肝臟權威栗原剛博士近期在《東洋經濟新報社》專訪中指出,脂肪肝其實是「最容易治療的肝病」,只要改變日常習慣就能有效改善。他提出7項實證有效的做法,其中連最基本的刷牙和吃黑朱古力都有效:
7招擊退脂肪肝
每天刷舌頭
- 早晚徹底刷牙,每天至少刷一次舌頭
- 牙周病菌進入血液後會引發肝臟發炎
慢食
- 每口嚼30次,每餐1500次:控制食量和進食速度
- 進食太快會刺激血糖飊升,促使肝臟囤積脂肪
喝綠茶
- 兒茶素能抑制餐後血糖波動,促進脂肪代謝
- 每日飲用2-3杯效果最佳
食黑朱古力
- 建議食可可濃度70%以上黑朱古力
- 含可可多酚改善胰島素阻抗
深蹲+快走
- 深蹲:每天2次,每次2-3組(每組5下,動作各5秒)
- 快走:每日8000步,保持挺胸大步、時速5-6公里
戒飲含糖飲料
- 液態果糖會直接轉化為肝脂肪
減少攝取碳水
- 不建議完全戒斷
- 可逐步滅少主食量10至20%
- 配魚肉蛋豆等蛋白質,穩定血糖
資料來源:日本肝臟權威 栗原剛博士
10種食物逆轉脂肪肝
台灣營養師程涵宇在《常春月刊》分享關於逆轉脂肪肝的食物,指出患上脂肪肝可以毫無症狀或先兆,往往有近8成以上人士做體檢時才發現。有少數人是出現食慾不振、疲倦、腹脹、上腹壓迫感及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患者已有肝腫大或肝功能異常等症狀才求醫。
程涵宇指出,脂肪肝的成因大多數是不良生活和飲食習慣造成,包括放縱飲食、睡眠和運動不足、或是抗氧化壓力造成內臟脂肪形成。故此,她建議要保持健康均衡飲食、過重人士需要減肥,普羅大眾應該養成恆常運動的習慣。她亦建議可先從飲食入手,推薦10種食物逆轉脂肪肝:
咖啡
- 降低肝臟酵素
- 抗氧化+減少細胞損傷
- 滅少內臟脂肪累積
建議食法
- 無糖美式黑咖啡
- 每天最好不超過2大杯
綠色蔬菜
- 如菠菜、高麗菜和芥蘭菜
- 富含膳食纖維,提升飽足感、控制體重
- 降低血糖和膽固醇
- 富含抗氧化劑,如維他命C、A、K、B和礦物質鐵、鈣、鎂及多酚
建議食法
- 不要過度烹煮,避免蔬菜營養素大量流失
- 建議用無水快炒方式來烹煮蔬菜
豆類
- 黃豆、鷹嘴豆等蛋白質豆類
- 低脂、富含植化素、抗性澱粉
- 有助減重減脂,保護肝臟
- 滅少肝臟脂肪積聚
- 適合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的人食用
建議食法
- 宜選擇無糖蛋白質豆類製品
- 如無糖豆漿、無糖豆花等
- 避免攝取過多熱量
魚類
- 魚類含有豐富的Omega-3魚油
- 抗發炎、減少肝臟發炎反應
- 增加體內好的膽固醇(HDL)
- 降低三酸甘油酯和壞膽固醇(LDL)
建議食法
- 正確選擇魚類
- 如鯖魚、秋刀魚、圓鱈、扁鱈等低重金屬汞安全來源的魚
- 建議一周吃魚貝類兩次以上更佳
燕麥
- 富含膳食纖維、維他命E等抗氧化物
- 能夠對抗體內自由基,減緩氧化反應
- 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降低膽固醇和控制血糖
建議食法
- 用開水沖泡燕麥片
- 或是把燕麥片加入牛奶、豆漿或咖啡等
- 主要用來取代麵包、饅頭、稀飯等傳統早餐
- 將燕麥加入白米一起煮
- 增加主食的纖維量
堅果
- 含有單元不飽和脂肪
- 對於心臟健康有益
- 富含抗氧化劑,如維他命E
- 有助於對抗體內的氧化反應,修補細胞損傷
建議食法
- 常見有腰果、核桃、杏仁等
- 每天建議攝取20克
- 運動後吃:增肌、幫助肌肉修復
薑黃
- 刺激血液循環,天氣冷多吃有暖身效果
- 預防心血管疾病及失智症等疾病
建議食法
- 推薦熱門餐點:咖喱飯、咖哩麵
- 將薑黃粉灑在食材上或打進蔬果汁
橄欖油
- 含不飽和脂肪酸
- 幫助體內的脂肪代謝,調整體內的體脂肪
建議食法
- 建議使用低溫或是輕烹調,保留最多抗氧化營養素
- 可直接烹調
- 惟謹記橄欖油遇熱恐流失營養
大蒜
- 富含抗氧化劑,如硫化合物
- 蒜素:提升免疫力
- 硫化物:殺菌、防癌和預防心血管疾病
建議食法
- 將蒜頭的薄膜剝掉
- 與空氣稍微氧化一下釋放蒜素
- 不要煮太久:削弱蒜素功能
- 建上碟前加入蒜保留營養
黑木耳
- 「腸道的清道夫」
- 富含膳食纖維、多醣體
- 潤腸排便、防宿便
- 有降膽固醇
建議食法
自製黑木耳露
做法:
1. 一把黑木耳加入4倍的水,打成汁
2. 可加入菠蘿或枸杞增加甜味和飽足感
資料來源:營養師 程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