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疾控中心警告:1種超級抗藥性細菌肆虐,4年病例激增逾460%,幾乎所有抗生素無效
美國疾病管制與預防中心(CDC)在最新一期《內科醫學年鑑》發出緊急警告,一種被稱為「超級抗藥性細菌」的NDM-CRE感染正在美國急劇擴散。數據顯示,2019年至2023年間,此類病例數目驚人地增長超過460%,由於其對多種抗生素具有抗藥性,治療選擇極為有限,已成為公共衛生重大威脅。
甚麼是NDM-CRE?
NDM-CRE全名為「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碳青黴烯類抗生素抗藥性腸桿菌」,屬於腸桿菌科的一種特殊抗藥性菌株。其名稱中的「NDM」指的是「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這種酶能夠產生特殊酵素,破壞包括碳青黴烯類在內的多種抗生素結構,使其失去療效。
碳青黴烯類抗生素通常被視為治療嚴重細菌感染的最後防線藥物,當細菌對這類藥物也產生抗藥性時,臨床治療選擇將變得極為有限。NDM-CRE引起的感染包括肺炎、血液感染、尿道感染和傷口感染等,這些感染不僅極難治療,且可能致命。
驚人增長數據 4年病例暴增460%
根據美國疾控中心的最新統計,NDM-CRE感染病例在2019年至2023年間急劇增加了460%以上。對照2020年美國通報的約1.27萬宗CRE感染病例,造成1,100人死亡的情況,當前NDM-CRE的快速擴散趨勢格外令人擔憂。
這種超級細菌的傳播不僅限於醫院環境,在社區中也出現擴散跡象。由於醫護人員在治療CRE感染時,可能未能及時識別出是NDM-CRE這種特殊抗藥性菌株,若選用無效的治療方案,將導致惡菌在醫療機構及社區中快速傳播。
治療挑戰與公共衛生建議
面對NDM-CRE的威脅,美國疾控中心提出具體建議。醫療機構應保持高度警惕,一旦確診為CRE感染後,應立即進行碳青黴烯酶分型檢測,以便盡快確定是否為NDM-CRE感染,確保患者能及時獲得有效治療。
早期檢測和適當的感染控制措施對於防止NDM-CRE傳播至關重要。美國疾控中心強調,加強實驗室檢測能力、實施嚴格的感染控制協議,以及促進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是應對這一威脅的關鍵策略。
全球抗藥性細菌威脅現狀
抗微生物藥物抗藥性已成為全球公共衛生重大挑戰。世界衛生組織多次警告,若不及時採取行動,到2050年,抗藥性感染可能導致全球每年1,000萬人死亡,超過目前癌症的死亡人數。
NDM-CRE最初於2008年在印度被發現,隨後在全球多個國家出現病例。其快速擴散能力與有限的治療選擇,使其成為醫學界公認的「噩夢細菌」之一。專家呼籲各國加強監測系統,並投資於新型抗生素的研發,以應對日益嚴重的抗藥性細菌威脅。
服用抗生素4大要點
本港家庭醫生林永和再三提醒大眾,患流感亂食抗生素不但對紓緩病情無效,甚至會「殺錯」體內好菌,大大削減自身免疫力。
服用抗生4大要點
對治療傷風感冒無效
● 抗生素只能夠用於細菌感染的疾病
● 一般傷風感冒或流感患者
● 服用抗生素並不會有幫助病情之用
亂食會降低免疫力
● 「殺錯」體內好菌
● 導致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统紊亂
● 誘發其他细菌感染
● 如念珠菌、陰道炎、尿道炎等
抗藥性細菌問題
● 全球正面临抗藥性細菌問題
● 有可能會造成「有病無藥醫治」的嚴酸局面
不可以自行停藥
● 突然停藥有可能會導致1-2%细菌殘留
● 抵抗力再下降時,殘留的细菌將有機可乘
● 甚至可以以幾何級數在體內繁殖
資料來源:家庭醫生 林永和
除了一般感冒藥外,抗生素或其他特效藥並不建議囤積。林永和醫生解釋,一般市民對於使用抗生素或有誤解,誤會以為抗生素等同於「萬能藥」。事實上,抗生素只能夠用於細菌感染的疾病,一般傷風感冒或流感患者,服用抗生素並不會有幫助病情之用。他續指,一般醫生處方抗生素需要先行診斷病源是都由細菌誘發。若濫用抗生素,不但對當下病情無幫助,甚至會出現後遺症,譬如導致腸道菌群和免疫系統紊亂,繼而降低自身免疫力,誘發其他細菌感染,如念珠菌、陰道炎、尿道炎等。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去年公布,指出全球正面臨抗藥性細菌問題,若干年後有可能會造成「有病無藥醫治」的嚴峻局面。林永和醫生強調,據統計現今全球多了20倍的人無故服食抗生素,正是導致超級細菌出現的最大成因。各地醫生無不擔心若到時有超級細菌出現,而人類手上無有效的抗生素時,恐怕要自食其果。
服用抗生素務必遵從醫囑,一旦開始療程不可以自行停藥。林永和醫生表示,明白市民或家長會擔心長期食用抗生素會有副作用,有些病人或會在開始療程後2、3天稍微見效,便認為病情大幅好轉欲停藥。他重申,抗生素需要完整地吃完一個療程,期間症狀減輕只代表細菌正逐步減少,但仍未完全康復。若病人突然停藥有可能會導致1-2%細菌殘留,然而當大病初癒,抵抗力再下降時,殘留的細菌將有機可乘,甚至可以以幾何級數在體內繁殖。隨後相隔兩個星期,病人又會出現同樣病徵,此時有可能是細菌「死灰復燃」。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