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湯水│強壯脾胃可改善乾燥問題,推介健脾潤肺蓮子雪耳雞腳湯
「下星期是中秋節了。」Eileen說。
「一年容易又中秋。秋天已過了一半,秋意漸濃呢!」我說。
「是呢!我感到嘴唇偏乾,每天都要塗潤唇膏。」Eileen說。
「天氣明顯乾燥。我們有秋收之說,『秋收』除了指秋季時收割農作物的行為,也指秋季收成的農作物,是農業生產過程中『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天人合一,秋天大自然的能量往下收,往下降。溫度、濕度也下降,熱能和水份也慢慢向地下收藏了。
如果我們脾胃強壯,嘴唇乾燥的情況會有所改善。食物經口進入胃腐熟,再由脾消化成氣血,運往全身。
若脾胃虛弱,不能有效消化食物。例如一碗飯,只能消化一半,我們只有一半氣血,血不足,不能濡養,所以出現皮膚乾燥,咀唇偏乾的情況。
所以秋冬時㿺㿭常見。」我說。
「說來也奇怪,自從打風後,我常常腹痛腹瀉,為甚麼?」Eileen問。
「這也和脾胃有關。脾胃位於人體中央位置,我們應為中焦,脾胃虛弱,中氣不足,運化失常,造成體內濕氣積聚,難以排走。當積聚太多濕邪,腸道承受不了,所以排出濕便,腹痛腹瀉。」我解釋。
「噢,原來這樣,又是和脾胃有關。那麼脾虛可致乾燥和濕,不是很矛盾嗎?」Eileen不解道。
「身體皮膚要滋潤,需要營血。體內濕困,這裏的濕可理解為廢水、污水,打個比喻,你用污水洗澡,會乾淨嗎?所以污水要排出體外,沒有濡養作用。乾是沒有營血,濕是廢水積聚,理解清就沒有矛盾了。」我說。
「原來如此。」Eileen明白道。
「當然在治療上頗考功夫,如何滋潤得來不傷脾胃,如何袪濕又不會令身體太乾燥,恰到好處,就是醫者的技術了。」我說。
「服中藥當然會找你,平日我要注意些甚麼?」Eileen問。
「問得好,我要更正一下,除了醫者之外,病人的日常護理十分重要。例如中醫師總是苦口婆心地提醒,不要吃喝生冷,因為吃生冷食物或冷飲,最直接傷害脾胃,脾胃虛弱,濕邪內生。然後等待一個機會病發,例如打風的日子,外濕重,外寒重,內外寒邪和濕邪加在一起,豈不會生病?」我說。
「我知道啦。已經沒喝冷飲一段時間了,壽司也少吃啦。可是近日還是腹痛腹瀉。」Eileen說。
「身體也需要時間康復過來。除了處方內服中藥,你也可是煲時令湯水,一方面要健脾袪濕,一方面要滋潤。滋潤可選雪耳。雪耳能滋陰,潤肺、養胃、生津、益氣、補腦、強心。
健脾袪濕可選炒白扁豆,有健脾、化濕的功用。秋天要潤肺,我們可以吃花生,有潤肺、和胃、止血作用。
我常常說睡得好,有助氣血收藏。我們可以吃蓮子能養心益腎、交通心腎。這些都是時令湯水材料。」我說。
「全都記下了。回家就煲來喝。」Eileen笑道。
中秋湯水
材料(4人份量)︰
蓮子1兩、雪耳一朵、花生1兩、炒白扁豆1兩、生薑2片、蜜棗2粒、雞腳8隻。
製作方法︰
1. 雪耳浸洗30分鐘後撕成小塊。
2. 所有材料加水2.5公升,大火煲滾後改細火再煲1個半小時。
3. 最後加少許天然鹽。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