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針灸|「針」啟生命之門,中醫見證垂危復甦與哲學啟示
三十載光陰,於歷史長河不過一瞬,於我而言,卻是在無數病榻旁見證生命奇蹟的深刻旅程。我的診箱裏,最寶貴的並非銀針,而是那些曾被現代醫學判定為「危殆」、甚至已準備「掹喉」(拔管)的病人,重新睜開雙眼,最終步履蹣跚卻堅定地走出醫院大門的故事。這其中蘊含的,不僅是醫術,更是一場跨越三千年的智慧對話,一場關於生命、能量與宇宙法則的深邃交響。
一、 臨床所見:銀針下的生命逆轉
在醫院的病房,我常面對的是氣若游絲、依賴呼吸機維持生命、甚至以陷入有問冇答半昏迷狀態的患者。醫院醫護已竭盡所能,從醫學指標判斷,康復機會渺茫,家屬在絕望中簽下「掹喉」同意書,準備迎接最壞的結果。就在此時,我作為中醫團隊,有時會獲邀進行最後的努力——施以針灸。家屬要求並非起死回生,只是想讓患者不太痛苦離世。
我所做的,並非對抗哪個具體的病毒或修補哪個器官,而是「調氣」。我會選取百會、足三里、氣海、內關等關鍵要穴。百會為諸陽之會,能提升一身陽氣,猶如點亮將熄的生命之火;足三里強健脾胃,後天之本強則氣血生;氣海為氣之海洋,能大補元氣;內關通於陰維,可寧心安神,接通心氣。
奇蹟,往往在沉默中發生。數次治療後,家屬或許會激動地告知:「他手指動了!」、「血氧飽和度在沒有增加氧氣供應的情況下自行升上來了!」、甚至有昏沉的病人張開眼睛,馬上要求要回家,並叫讓肚子餓,要求進食。最令人動容的,是看到病人原本渾濁的眼神逐漸清明,甚至能微微點頭。他們的身體,正從一片死寂的「熵增」狀態,重新被引導向「負熵」的秩序與生機。許多病人因此順利度過「掹喉」難關,成功自主呼吸,並在後續的調養中,從臥床到坐起,從攙扶到行走,生命品質逐步改善,部分甚至驚人地康復。這不是單一案例,而是一再重現的臨床現實。
二、 中醫哲理解析:氣、經絡與神的共舞
從中醫理論來看,這一切並非奇蹟,而是生命本然規律的體現。
1. 氣為生命之根本:危重病人,乃是「氣」的極度衰微,乃至「陰陽離決」。呼吸機可以輔助呼吸,但無法補充人體最根本的「元氣」。針灸的作用,在於直接激發、調動和疏導這股生命能量(氣)。當氣機得以重新啟動,血流自然順暢,臟腑得到濡養,功能便開始恢復。這就像啟動了一個癱瘓系統的底層代碼,讓整個生命程式得以重新運行。
2. 經絡是信息能量網絡:人體不僅有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更有「經絡系統」。它是一個高效、即時的信息與能量傳輸網絡。針刺穴位,如同向這個網絡發送精準的指令,能夠遠端調控臟腑功能,激發人體強大的自我修復能力(正氣)。這解釋了為何在腳上扎針(如湧泉穴)可以讓昏迷的病人甦醒(引火歸元,開竅醒神)。
3. 調形先調神:《黃帝內經》言:「失神者死,得神者生。」危重病人不僅是形體的損傷,更是「神」的渙散。針灸,特別是頭部針刺和手反射穴道,能安神定志,將病人渙散的心神重新收攝回體內。當「神」回來了,康復的意志與身體的恢復才能同步進行。我見過太多案例,在針灸後,眼神從空洞變得有光,這便是「得神」的開始,是康復的第一縷曙光。
三、 量子糾纏與《易經》思想:跨越三千年的共鳴
當現代物理學進入量子時代,我們驚訝地發現,其核心思想與古老的《易經》及中醫哲學驚人地契合。
1. 量子糾纏與「感應」:量子糾纏指的是,兩個曾經相互作用的粒子,無論相隔多遠,都能瞬間影響彼此的狀態。這不就是《易經·咸卦》所闡釋的「感應」之道嗎?彖傳曰:「咸,感也。柔上而剛下,二氣感應以相與……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天地萬物皆在相互感應中化生、連結。
在我的臨床實踐中,我認為醫者與患者之間,針與人身之間,也存在著這種「糾纏」與「感應」。當我全神貫注,以「意」領「氣」運針時,我的精神狀態(一種能量信息)透過銀針這個媒介,與患者的氣血系統產生了深刻的「糾纏」與「同頻共振」。這不僅是物理刺激,更是信息與能量的精準傳遞與干預,從而激發了患者體內強大的、處於「糾纏」狀態的自癒系統。
《易經》的整體觀與波動性:《易經》將宇宙視為一個不斷變易的整體,陰陽二爻的排列組合,揭示了宇宙萬物變化的基本模式。這與量子力學認為世界是機率波、是動態的關係網絡,而非靜止的物質堆砌,如出一轍。
人體亦然,它是一個動態的、全息的小宇宙。一處的阻塞(一個穴位的氣滯)會影響全身;而一個關鍵節點的疏通(一次精準的針刺),亦能引發全身氣機的連鎖反應,重啟生機。這正是《易經》「牽一髮而動全身」的整體思維。危重病人的狀態,如同陷入了一個「否卦」(天地不交,萬物不通)的僵局;而針灸的目標,就是通過調動氣機,將其導向「泰卦」(天地交,而萬物通)的和諧狀態。
三十年行醫,我愈發敬畏生命的深邃與潛能。針灸,這門祖先留給我們的醫療藝術,是連結我們與生命本源智慧的橋樑。它不僅在形而下的層面疏通經絡,更在形而上的層面,遵循著宇宙間最根本的法則——那個在三千年前被《易經》所洞見,並在三千年後被量子力學隱約證實的、萬物相互關聯、相互感應的法則。
當我手持銀針,面對垂危的生命時,我深知,我觸碰的不只是一個身體,更是一個與整個宇宙相連的、動態的能量信息場。每一次下針,都是一次與生命本源的對話,一次運用傳統智慧對現代醫學極限的溫柔突破,一次見證「氣」的奇蹟與「道」的彰顯。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