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質疏鬆丨未到中年骨質密度下降!6大危險因子你中幾多個?拆解補鈣3大謬誤,提升骨骼健康
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就會發生一次骨質疏鬆性骨折。人體的骨質密度大約在20至30歲達到巔峰,過了30歲之後,製造骨組織的速度會開始減慢,而骨質會以每年0.5至1%的速度悄悄流失,因骨質密度逐漸下降而增加骨折風險。
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IOF)將每年的10月20日訂為「世界骨質疏鬆日」,旨在提高預防、診斷與治療骨質疏鬆症,並喚起大眾對於骨質疏鬆的關注。
甚麼是骨質疏鬆?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骨質疏鬆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其特徵為骨質密度不佳,骨的顯微結構變差,造成骨骼脆弱。若日常生活中不慎碰撞、摔傷,容易引起骨折,部位多半集中於脊椎、髖部和腕部。
骨質疏鬆又被喻為「無聲殺手」,因為它來得悄然無聲,通常沒有明顯的症狀,多半是因為骨折、骨裂才發現,一旦跌倒而造成髖關節骨折,便有很大的風險喪失自理能力,必須臥床,甚至提升死亡率 1-2成。
骨質疏鬆的6大危險因子?
1. 停經
女性在停經以後,雌激素(女性荷爾蒙)分泌量會大減,讓骨頭中的蝕骨細胞活性增加,骨質會容易被破壞,因而引發骨質疏鬆症。
2. 老化
當人體逐漸老化時,人體的造骨細胞效率會變低,產生骨質的效率也會變差,就會增加骨質疏鬆症的機率。
3. 吸煙
吸煙會妨礙身體內製造雌激素(女性荷爾蒙)與睪固酮,進而干擾鈣質吸收,加速骨質流失,令罹患骨質疏鬆症的機率增高。
4. 酗酒
有研究指出,酗酒者出現骨質疏鬆併發骨折的機率約為一般人的2-3倍,且酒精可能對於骨骼有直接的毒性作用,造成骨質密度減少,引發骨質疏鬆症。
5. 鈣質攝取不足
從30歲開始,骨質密度便會逐年減少,若沒有適時補充鈣質,則易罹患骨質疏鬆症。
6. 缺乏運動
運動可刺激骨骼的生長、鍛練肌肉的耐力與彈性,有助骨密度的增加,還能強化保護骨頭的周圍組織,避免骨頭因外力的撞擊而骨折,因此缺乏運動有可能會增加骨疏鬆症的風險。
3大補鈣迷思 固骨要有法
1. 攝取鈣質愈多愈好?
香港衞生署及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每日鈣質攝取量
建議攝取量(mg毫克) | 攝取上限(mg毫克) | |
成人 | 1,000-1,200 | 2,500 |
孕婦及長者 | 1,300-1,500 | 2,000 |
如每日服用超過攝取上限的鈣質,無助預防骨質疏鬆症,反而會增加健康風險,因為過多的鈣需要經腎臟處理,再由尿液排出,吸收太多會對腎臟造成負擔,或增加出現腎石風險。
2. 只補充鈣質就足夠?
只補鈣是不足夠的,其實鈣只是其中一種護骨的要素,要骨質強健,還需要有其他重要元素的配合才能固好骨本:
- 鈣:鈣有助強化骨質密度,是提高骨骼堅硬度的必須營養
- 鎂:降低蝕骨,保護鈣質,防止骨質流失
- 鉀:有助維持骨骼密度及強度,降低骨質疏鬆風險
- 鋅:有助加強骨骼形成
- 錳:強化骨質並增加肌肉
- 維他命D3: 提升鈣質吸收率
- 維他命K2:將血液中的鈣轉化,並分配到骨骼及牙齒
3. 多食用骨湯和薑醋可以補充鈣質?
不建議只透過骨湯和薑醋補充鈣質,由於鈣質不會溶於湯水中,因此骨湯內的鈣含量極低,每100克湯只有1毫克鈣質。而薑醋內的雞蛋和豬腳雖含有豐富蛋白質,但鈣質含量很低,而且薑醋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和糖分,不宜多吃。
存好骨本 及早預防骨質疏鬆
骨質一旦流失很難完全恢復,適宜提早存好骨本,並且減緩流失速度,預防骨質疏鬆。最後提醒大家,記得存好骨本3大要訣:
1. 每日接受充足日曬。
2. 保持規律運動,並戒掉不良生活習慣。
3. 重視日常營養,適當攝取含鈣量高的食物或營養補充劑,維持每日充足的鈣攝取量。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