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化創意花藝,療癒離別之痛 殯葬花選須知
在那場為樂壇教父送別的莊嚴時刻,一個獨特的花圈牽動了全場目光:柔美的英國粉紅與粉橙玫瑰,與純白的蝴蝶蘭共舞成心形,黑色鐵線勾勒出的五線譜與音符躍然其上。如此巧思不僅打破了傳統花圈的千篇一律,更是對逝者音樂生涯的最深致意,同時輕撫著親友們哀戚的心靈。
這個感人的花藝創作,出自香港花藝協會會長凌韻詩(Florence)之手。在她眼中,花藝不只是擺設,更是歌頌生命,撫慰心靈的藝術媒介。

Florence 別出心裁設計的花圈,向樂壇教父作出最深致敬。(圖:被訪者提供)
東西方的告別美學
十三年前,被職場壓力和抑鬱困擾的她,意外在花藝中找到了療癒的力量。這份與花相伴的體驗,讓她毅然告別保險界,投身花藝事業。
創業之初,她主要承接婚禮花藝設計。然而,婚禮花藝雖然絢麗奪目,卻總覺得少了一份深刻的情感寄託。她想起赴美參加美國花藝設計師協會考試時,殯葬花藝是必考科目,包括花牌和棺面花,讓花藝師流露豐沛的情感。
在西方,殯葬花藝早已跳脫傳統框架,可以是花束砌成的車輛,也可以是繁花編織的寵物形象。這啟發了她思考:「香港的殯葬花藝仍較為單一和傳統,需要創新突破,變得個人化,讓每一件作品都能訴說逝者的故事。」

Florence是美國花藝設計師協會會員,以及評審資格。她於人生學堂-生死博覽會「生之頌花卉展」示範花藝。
花藝化身生命禮讚
現在她主要從事殯葬花藝設計。在她眼中,殯葬花藝是一份「花禮」,更是對生命的禮讚。一次,有一位媽媽代女兒訂製殯葬花圈。細問下得悉,先人是女兒的姨姨,每次見面也會送上小免公仔作禮物。
這次輪到小女孩向姨姨「回禮」:以潔白花朵砌成的小兔,安放在粉色心形花圈上,具象地完美詮釋了純真的思念。
Florence亦曾經把一次性的花禮,轉化為永續的心意。當她的同學驟逝,她與同窗們送上一盆白色蝴蝶蘭,讓遺孀能夠帶回家持續照料,讓思念找到寄託的方向。

Florence 設計的兔子花圈,寄託小女孩對已逝姨姨的純真思念。(圖:被訪者提供)
選用花材有學問
那麼殯葬花藝需考慮花語嗎?她笑言,花材的顏色、情感及實用性更重要,尤其要考慮喪禮形式。
例如會場需上香,或有破地獄等傳統儀式,一些易受溫度與煙燻影響的花材如繡球、非洲菊等,就不大適合了。反而較大朵的玫瑰,以及質素較高的菊花,如煙花菊等,更為耐看,確保花藝能在整個儀式中保持優雅。
花藝新嘗試,商場展覽及綠色殯葬
早前,她與一眾花藝師,參加食環署舉辦的人生學堂-生死博覽會暨「生之頌花卉展」,把多種生命禮讚的創意花藝帶進人群,於商場展覽,甚為群眾受落,紛紛與花藝作品打卡。
她這次的創作,以「淨土」為題,為「花禮」的形態,帶來更廣闊的想像:在幽黑的虛空中,絢爛花材如希望之光綻放,永生蒲公英彷彿輕盈的靈魂,逐漸隱沒於純淨祥和的彼岸,低語着靈魂超脫與安然的無聲詩行,流靈深邃禪意。
雖然商場的展覽已完結,「生之頌」另有延續展,由10月25日至11月2日,於沙田石門靈灰安置所及紀念花園,展示四組全新的大型花藝。

Florence為「生之頌花卉展」設計的作品,以淨土為題,充滿禪意。作品現已換上永生花,並於「生之頌」延伸花展展示。(圖:被訪者提供)

早前於商場舉行的「生之頌花卉展」,多位花藝師發揮創意,以花藝歌頌生命。

「生之頌花卉展」作品之一,名為「光輝的人生」,由花藝師Christine Lee及Ellen Tang 設計,向一位音樂大師致敬,寓意旋律如花香安慰心靈。
令人欣慰的是,除了紀念、療癒與安慰,花卉與綠色殯葬理念不謀而合。剛於本年9月啟用的石門靈灰安置所,當中供撒灰的紀念花園,種植著茉莉、藍星花、雞蛋花等隨着四季更迭的花卉。讓親人能透過花香五感,與摯愛重新連結。
園內的中式仿石水盤「靜念池」,讓人們感受名為「連摺」的體驗,於花形紙片上寫上一己心意,摺合後再放在水中,寄託對先人的祝福與思念。
花雖易逝,但思念綿長。人生雖如夢幻泡影,最壯麗之時也像鮮花綻放。我們對摯愛的懷念,終將在花香中找到永恆的安歇。

剛啟用的石門靈灰安置所紀念花園,供撒灰的草坪,已種了四季輪流盛放的花兒,將來呈現的花海,讓親朋與天上的摯愛,以另一種方式連結。

讓親朋把祝福寫在花型摺紙上,寄託對先人思念的靜念池。(圖:食環署提供)

石門靈灰安置所大樓,全面實行「無煙拜祭」,提供約四萬個骨灰龕位。建築設計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

於石門靈灰安置所「生之頌」延伸花展展覽的其中一個全新花藝作品,由花藝師Andy Au 設計,作品造型喻意兩枝大香燭,期望先人息卻世上勞苦,在天國安仰。(圖:被訪者提供)
「生之頌」延伸花展
日期:2025年10月25日至11月2日
地點:沙田石門靈灰安置所及紀念花園
免費入場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