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生分享逆轉肝硬化真實個案,2大護肝食物、1款飲品每日4杯降肝癌風險75%
肝癌被稱為「無聲殺手」,多數患者發現時已進入晚期階段,是本港致命癌症頭三位。台灣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分享,一位乙型肝炎帶原者每年接受檢查時,發現肝纖維化指數逐年上升,擔心可能惡化為肝癌,繼而向醫生求助。江守山建議他每日飲4杯「這類飲品」,並攝取「1類食物」,經過約6年的追蹤,指數未再上升,甚至出現逆轉。
腎臟科醫生江守山在當地健康節目《健康晚點名》中提到,該名乙型肝炎帶原者每年進行肝硬化掃描,結果顯示指數逐年增加,因憂心可能惡化成肝癌,於是在醫生建議下,開始每日飲4杯咖啡,並補充富含褪黑激素的食物。因褪黑激素能抑制器官纖維化的過程,而肝硬化即是肝臟纖維化的表現。患者遵循醫囑後,經過約6年追蹤,肝硬化指數未再上升。
2大護肝食物 每日飲4杯咖啡降75%肝癌風險
江守山指出,富含褪黑激素的食物包括奇異果(黃色與綠色含量相近),以及車厘子和酸車厘子,均是不錯的選擇。而根據日本於2022年發表的一項研究,追蹤約1萬多人,探討壽命是否受褪黑激素影響,結果發現攝取愈多褪黑激素的人,壽命愈長。其他研究也發現,褪黑激素具有抗衰老的效果。
除了富含褪黑激素的食物,咖啡同樣是護肝食物。江守山引述,日本一項研究追蹤10萬名東京上班族,發現飲咖啡有助降低肝硬化和肝癌的風險,每日飲1杯可達到25%的效果,飲4杯則可降低75%的風險。動物及人體實驗亦證實,咖啡確實能抑制肝臟病變。
此外,台灣大學附設醫院也曾進行相關研究,結果與日本研究一致,推測可能與咖啡中的綠原酸和葫蘆巴鹼有關,這些成分有助於防禦病毒、肝炎及毒物性(如酒精)對肝臟的損害。此外,選擇輕度或中度烘焙的咖啡,並以美式沖泡,保護肝臟的效果最佳。
肝癌8大成因
肝癌屬本港癌症殺手之一,每年新症數目約有1,800宗,有7成半是男性,平均發病年齡為63至69歲,死亡人數逾1,500人,且4成肝癌患者確診時已屬晚期。肝癌主要有8大成因:
肝癌8大成因
1. 乙肝病毒
全世界有55%的肝癌是由乙肝病毒傳染引致。慢性乙肝病毒攜帶者患肝癌的機會,較非乙肝病毒攜帶者大約高100倍;在這群長期帶病毒者中,有4分1人會演變成肝硬化,導致肝癌。
2. 肝硬化
感染乙型肝炎者會隨病情進展而出現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有研究發現病毒的活躍性愈高時,肝細胞被破壞的速度會愈快,所以病人很快便有肝硬化或慢性肝炎。
3. 丙型肝炎
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攜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大約高150倍。
4. 酗酒
長期飲酒過量會引起與酒精有關的肝硬化,而肝硬化可演變為肝癌。濫用酒精的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患肝癌的機會較一般的帶病毒者高2倍。
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非酒精性脂肪肝(NASH)
肥胖、糖尿病、其他代謝紊亂疾病均會使到肝臓損害,導致肝硬化及肝癌。
6. 進食有毒素的食物
花生及穀類果實中所發現的黃曲霉毒,在動物實驗中已被證寰可壽致肝癌。
7. 長期受到某些環境、污染物侵害
例如吸入製膠廠使用多的聚氯乙烯。
8. 膽管炎或先天性總膽管囊腫
可引致膽管細胞瘤。
資料來源:醫院管理局智友站
肝癌9大常見徵狀
香港肝癌及腸胃癌基金會創辦人及主席暨外科專科醫生潘冬平曾指出,早期肝癌沒有痛感,即使有腹痛也難以分辨,故證實患上時往往已屬晚期。由於肝臟具有自我修復功能,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仍能繼續正常運作,故此其早期病徵並不明顯,但隨著腫瘤逐漸增大時,會出現以下9大常見徵狀:
肝癌9大常見徵狀:
1. 右上腹疼痛
2. 發燒
3. 皮膚及眼睛泛黃
4. 腹部腫脹
5. 小便呈茶色大便呈淺灰色
6. 食慾不振
7. 噁心
8. 體重下降
9. 疲倦及虛弱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肝癌|7招預防肝癌
由於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不少病人發現患癌時已屆中晚期,肝癌的治療相對困難,故此預防遠勝於治療,以下7招有助預防肝癌:
1. 切勿吸煙
2. 節制飲酒
3. 作息定時,多吃蔬果水果
4. 預防乙型肝炎
若家中成員患有乙型肝炎,其他成員應及早接受血液檢查,以確定有否受感染或體內已有抗體;若未受感染者應接受乙型肝炎免疫注射,疫苗須在6個月內進行3次注射
5. 使用安全套;勿共用針筒
乙型和丙型肝炎皆可透過人的體液傳染,因此不安全的性行為或共用針筒都可以傳播病毒。
6. 妥善貯存食物
某些食物如貯存在濕熱環境中的花生、穀殻和粟米等,容易發霉而產生黃曲霉毒素,可以增加患肝癌;應貯存在涼快及乾爽的地方,以防發霉。
7. 定期跟進病情
乙型肝炎帶病毒者,應定期跟進病情,有助及早察覺是否患病。
資料來源: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