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查看更多「香港好去處」精彩內容

28
六月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尖沙咀香港文物探知館|「唐風萬里:多元交融開放的盛世」展覽
推介度:
28/06/2025 - 31/12/2025
31
十二月
啟德體育園|AIA友邦呈獻 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香港站·跨年紀念場 啟德體育園|AIA友邦呈獻 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香港站·跨年紀念場
啟德體育園|AIA友邦呈獻 周深2025「深深的」巡迴演唱會-香港站·跨年紀念場
推介度:
31/12/2025 - 01/01/2026

公院殮房收費風波:我的被迫「濫用」血淚史

公院殮房收費風波:我的被迫「濫用」血淚史

黎凱欣
照顧者手記

  醫管局上月底突宣布公立醫院殮房明年起收費,引發爭議,後來把免費存放期限由3日延至28日,讓全民上了一課生死教育速成班。筆者回想兩年前為先夫辦喪,從逝世存入遺體,到領取遺體出殯,共需32天,若當時已實施收費,我或已被指「濫用」殮房,還要強忍喪偶悲痛含淚付費。

 

  問題不在不願,而是不能。悲傷不打烊,冷櫃卻打烊,部分公院殮房周日休息,估計亦計入免費期,現實逼人。

 

  故事始於2023年1月12日。先夫患上新冠肺炎,於公立醫院離世。其時仍屬「第二類」染上指定傳染病的遺體,不少殯葬商、殯儀館拒接或加價,多數不准瞻仰遺容;有的要求領出即連屍袋入棺,不許更衣化粧,隨即封棺。

 

  這既欠尊嚴,也違背先夫遺願:能夠儀容整潔,讓親友聚首以告別派對形式,分享往事。因此無法選擇僅容約二十人的「院出」(醫院直接出殯),只能尋找願意承辦新冠先人、允許遺體更衣化粧,且場地足夠的殯儀館。

 

公院殮房收費風波:我的被迫「濫用」血淚史

新冠疫情期間,因新冠離世者,遺體處理有限制,令家屬辦理喪事時,遇上不少難題。

 

農曆新年前後,難安排出殯

 

  現實難題接踵而來。當時距離農曆年初一僅十天,海外親友趕不及回港。正月初一至十五,依華人習俗不辦喪事,即是先夫離世25日內無法出殯。

 

  更棘手的是,只有一間殯儀館願讓新冠遺體化粧更衣及瞻仰遺容,且僅有一個禮堂可容納超過80人,必須「搶場」。再者正月十五以後,是殯葬高峰期,提高「搶場」的難度。

 

  想起以往搶演唱會門票的狼狽,如今連喪禮場地也要搶,壓力與荒誕感達至新高。

 

  考慮了親友回港日期,擇日傳統,以及殯儀館的檔期,排除萬難下,殯葬商終於替我們搶到2月12日的殯儀館禮堂,成全了先夫的告別派對心願。

 

  我的情況特殊。在各種客觀限制下,這已是能最快辦妥喪事的日子;然而距離他「畢業」之日,已相隔32天。如果當年實行醫管局的殮房收費建議,我就是那一成「逾期」認領的家屬,要支付800元。這是否在懲罰我?

 

領取遺體一刻,家屬身心易崩潰

 

  須知道,領取遺體時,親屬需要親自認屍作實,不少人就在這個時刻崩潰。「畀錢見一面」之舉,讓我想起偶像見面握手會,可是見偶像讓人加速心跳,見遺體則令人加速心碎。公立殮房收費勢令心臟和荷包負荷更重,碎得更徹底。

 

  有人問,能否先把遺體領走,後事再算?公院殮房不是自提點,遺體也不是包裹,想自行領走並不現實。

 

  首先,家屬須先在醫院領取三份文件,包括死因醫學證明書、火葬紙或土葬紙、以及領取遺體證明書,方可尋找殯葬商辦理後事。原則上兩三天內可辦妥,但遇上週末或假期或會拖延。

 

  我的外婆於2023年年末在公院離世,翌日碰上周五連週末,四天後才取齊文件。若當時實施三日寬限的殮房收費,文件未備就已「超時」,既無法領屍、辦證,更談不上出殯,還未開始已被「吹罰」。而遺體身處的某所公院殮房,逢周日休息,也限制了可領取遺體及安排出殯的日期選擇。

 

  即使取得領取遺體證明書,遺體仍須存放在合法殮房,不能從醫院提走後,另覓街外冷櫃。殯儀館的雪格亦有限,難以消化大量個案。

 

火葬場,高峰期一爐難求

 

  想轉往免費的政府殮房也不行,因其只收非自然死亡個案,多數須解剖。我曾有一位親人在急症室搶救不治,被列為非自然死亡,需轉至公眾殮房。

 

  還記得親人於多年前的年初十離世,驗屍確定死因後,取得相關文件去入境處、衛生署和食環署組成的聯合辦事處,辦理死亡證、遺體「行街紙」及火葬令等必須文件,終能邁向可以預訂火葬爐那一關,已過了正月十五。

 

  火葬場由食環署管理。正月「不宜」期一過,預約系統顯示未來14日全滿,火化「搶爐」並非虛言。

 

  食環署近年已加開火化時段,參考今年11月9日網上預訂火葬服務系統,未來14日於哥連臣角、和合石及長洲火葬場,尚有空位。鄰近市區的富山與鑽石山,則一位難求,反映地理位置好,連最後一程也熱門。然而整體而言,個別日子仍見緊張。

 

  除了火化檔期,出殯日期更受多重因素牽引:先人的告別期望、殯儀館檔期、華人擇日傳統、家屬與親友到港時間等,都要互相「夾期」。

 

公院殮房收費風波:我的被迫「濫用」血淚史

和合石火葬場,近年已較容易預訂火化時段。(圖:食環署網頁)

 

公院殮房收費風波:我的被迫「濫用」血淚史

食環署網上預訂火葬系統網頁,顯示今年11月9日起未來14日,可供預約的火葬時段。哥連臣角、和合石及長洲火葬場,尚有空位,鄰近市區的富山與鑽石山,則一位難求。(網頁截圖)

 

凝視死亡,需要關懷與恩恤

 

  可見公院殮房收費與否,牽涉甚廣。不是一個人說了算,亦不應純粹以行政角度考量。它涉及政府跨部門流程、殯葬業承載量等,環環相扣,也折射死亡背後的文化和人情,極需要關懷與恩恤,宜以人性化視角,全盤考量與諮詢。

 

  遺體外觀會隨時間改變,家屬絕非有意拖延;籌辦喪事既費神亦傷心,所求不過是體面告別,讓亡者安息,讓生者釋懷。

 

  各地制度與文化不同,難以照抄。醫管局把公院殮房免費存放期延至28日,「從善如流」,顯得人性化了,然而不妨再考慮現實或需更長的後事籌備期。

 

  死神不會理會人間治喪疾苦。我三度經歷,三位親人分別於不同年份的農曆新年前後離世,能夠辦喪事時,正逢喪禮搶場搶爐高峰期,28日非常勉強。

 

  我傾向支持病人政策連線主席林志釉的建議,把期限延至45日,並保留彈性。個人誋為,或在超過28日,而已物色殯葬商時,憑證明豁免收費。當然,能夠暫緩收費最為理想。

 

有尊嚴的告別

 

  若說「用者共付」,相比衛生署的公眾殮房仍然免費,近年亦有如新富山公眾殮房等新設施落成,提供較充足的遺體存放空間,公眾難免有所比較。

 

  若收費原意在於紓緩殮房擠迫,更根本之道或是增加公院殮房冰格數量,延長殮房開放日數,以及增加提供簡單告別儀式的設施和時段,以便加快「院出」安排。在人口老化、死亡人數上升的趨勢下,硬件擴充更實際。瑪麗醫院重建後的「惜別間」,之於公立醫院殮房,是一個不錯的示範。

 

  翻查申訴專員公署去年公布的《政府提供辦理先人過世手續相關的公共服務》主動調查行動報告,醫管局截至去年,轄下公院殮房遺體貯存格總數為3,364個。公署建議醫管局因應本港人口增長及高齡化,不時檢視並考慮研究增加醫院殮房的遺體貯存裝置數量。

 

  報告引述醫管局回應,除了規劃增加殮房存放量,以行政措施如設定存放時限或收費,或可改善流轉。

 

  公立醫院殮房是先人的臨時居所,屬於醫療體系的一環,不應被簡化為單純的行政部門或行政流程節點。期望制度承認哀傷的節奏,讓程序與人情並行,而非相互抵觸。

 

公院殮房收費風波:我的被迫「濫用」血淚史

瑪麗醫院「惜別間」,亦即醫院殮房,重新規劃遺體貯存格。讓家屬與先人惜別的空間,設計亦見心思。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