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癌 │ 60歲婦不煙不酒仍患肺癌,醫生警告:10cm腫瘤可潛伏10年無徵兆
就算無不良習慣,都會可能會成為癌細胞的目標。台灣一名60歲婦女從來都不煙不酒,身體一直正常無病徵,一次檢查發現原來肺部已經長了一個直徑10厘米大的腫瘤,猶如一顆心臟的大小。其病情隨即急轉直下留院ICU,情況並不樂觀。
突然暴瘦10公斤揭罹肺癌
台灣胸腔內科醫生蘇一峰在當地節目《聚焦2.0》中分享病例,一名60歲婦人平日無吸煙飲酒習慣,身體一直無恙亦無任何症狀,卻突然暴瘦10公斤。丈夫發現有異樣便帶她求醫,一照肺部X光就發現胸腔內已有10厘米大的肺癌腫瘤,立刻住院。當時住院兩日後,女病人的病情急轉直下,因嚴重肺積水轉入ICU。蘇一峰指,肺癌腫瘤一旦有症狀後可以在數日內急劇成長,可擴大至相當於心臟的大小。
醫生:可以潛伏10年無症狀
蘇一峰表示,肺癌前期可以5、10年都無症狀,等到有症狀時,就會在幾天內嚴重惡化。近年許多肺癌女性患者並無吸煙習慣,充分顯示即使缺乏傳統風險因素,仍有可能罹患肺癌。而肺癌早期可以完全沒有典型呼吸道症狀,若非其丈夫警覺,恐難及時發現和治療。
40歲必做檢查 高風險族群要提早至35歲
故此,蘇一峰建議,即使無吸煙史、家族史等高風險因素的人,亦應於40歲接受首次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檢查(LDCT),高風險族群可考慮提前至35歲進行篩檢。他補充,低劑量胸部電腦斷層是目前國際公認最有效的早期肺癌偵測工具,能在症狀出現前發現微小病況,為患者爭取寶貴治療時間。
5大非吸煙高危因素致肺癌
台灣胸腔內科醫生周百謙在當地健康節目《小宇宙大爆發》中分享,指臨床上觀察到越來越多肺癌患者一生無吸煙習慣,卻罹患肺癌,原因與日常習慣息息相關:
1. 二手煙
2. 空氣污染
室外污染:
● 工業區排放空氣污染物
● 柴油燃燒物
● 火力發電
室內污染:
● 煮食油煙
● 吸塵機
● 甲醛
3. 遺傳因素
● 家族癌史:50歲之前罹患乳癌、大腸癌
● 天生缺乏對抗腫瘤的基因,家族其他成員容易患癌
4. 化妝品
● 忌用香味過濃的化妝品
● 含揮發性化學物質或人造香精等化學物
● 長期吸入對肺部有影響
5. 過度烹飪
● 低溫烹調的油品被用於高溫炒炸
● 產生不穩定型氧化物
資料來源:胸腔內科醫生 周百謙
肺癌為香港十大癌症「頭號殺手」
根據癌症基金會資料所示,肺癌為香港十大癌症的「頭號殺手」,致命率遠超於第二名大腸癌,當中男性發病率比較高,40歲以上男患者更屬高危。
肺癌常見6大症狀
1. 發現自己久咳不癒,久咳嚴重
2. 常常覺得喘不過氣
3. 咳嗽時咳出帶有血或黏液的分泌物
4. 肺部受感染,難根治
5. 深呼吸、咳嗽時覺得胸痛
6. 聲音沙啞
資料來源:外科專科醫生白映俞
香港肺癌患者大多數是吸煙人士,而其他常見風險因素如人口老化、空氣污染和胸腔放射治療等,亦會增加肺癌的風險因素。本港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梁廣泉曾指出,肺癌分為4期,癌症惡化的過程因人而異,患者一般在幾周至幾個月內進入下一個癌症階段:
● 第1期:一側肺臟有小型腫瘤,未出現淋巴轉移
● 第2期:一側肺臟有大型腫瘤,或出現肺門淋巴轉移
● 第3期:腫瘤侵入縱膈淋巴及鎖骨對上的淋巴組織
● 第4期:腫瘤擴散至雙側肺臟,出現肋膜腔積水,或轉移肝臟、骨頭、腦等器官
非吸煙患者病發 約70%屬基因突變
臨床腫瘤科專科李兆康醫生曾受訪表示,肺癌可分為「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非小細胞肺癌」佔整體肺癌個案約70%,而當中「肺腺癌」又佔「非小細胞肺癌」60至70%,而且趨勢是愈來愈多。
在香港非吸煙患者所患的「肺腺癌」之中,約70%和基因突變有關,腫瘤生長較慢,患者年齡相對年輕,一般只有40、50歲。有研究亦發現,亞洲的女性肺癌患者中,有60至80%為非吸煙人士,而且亦較年輕。大部分非吸煙女性所患的肺癌之中,主要就是肺腺癌。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