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認知障礙症丨誰是否高危一族?評估早期徵兆及早把握時機逆轉情況!分享兩大最新檢測方法
根據衛生署的資料顯示,本港70歲或以上長者中,每10名便有1名患上認知障礙症;而85歲或以上長者中,每3名則有1人患上認知障礙症。預計到了2036年,全港的認知障礙症患者人口將高達28萬。世界衛生組織亦指出,在認知障礙症人士中,約有9%屬於早發性認知障礙症,而每年長5歲,患病率就增加一倍。
甚麼是認知障礙症?
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更會有情緒、行為及感官等方面的變化。
認知障礙症的高危人群

● 40歲以上
● 有認知障礙症家族病史
● 有認知障礙症高風險因子如: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曾經中風或腦部受創等
● 懷疑認知能力下降
● APOE4基因攜帶者
● 長期受壓或抑鬱
● 長期吸煙及喝酒
認知障礙症的三個階段
由於認知障礙症對每個人的影響不同,每個人經歷的症狀,病情變化速度都有不同。
1. 正常老化
認知功能的輕微變化屬於正常情況,例如偶爾忘記瑣事、重複詢問同一個問題或講述同一件事情,但不影響日常生活的能力。
2. 輕度認知障礙症(MCI)
輕度認知障礙症(MCI)是認知障礙症初期的關鍵階段。認知障礙症病徵開始顯現,例如記憶力比過往明顯下降,患者可能忘記重要事件或日常物品的擺放位置。
此階段患者仍未失去自理能力,亦能獨立生活及工作並參與社交活動,所以較容易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
3. 中期至晚期認知障礙症
中期認知障礙症通常可持續多年,患者亦將需要更多的照顧和支持。此時,患者有機會混淆遠期和近期記憶及難以自行完成日常自理活動。當發展成晚期,患者因記憶缺損,認知障礙症的症狀變得極為嚴重,包括無法認人、認知或思維上欠缺判斷能力,因而令日常生活難以自理。
甚麼時候是診斷認知障礙症的最佳時機?及早診斷的重要性?
認知障礙症的病理變化是大腦中一種叫Tau的蛋白異常堆積,往往在記憶明顯下降前就已經在腦部發生,潛伏期長達10-20年,因而在臨床已經可以通過不同檢測評估患病的風險。另外,輕度認知障礙(MCI)是步向AD的前㇐個階段,若在這個階段干預,有機會逆轉情況,不㇐定會演變成認知障礙症。
由於輕度認知障礙症較容易被誤以為是正常老化,若早期沒有透過檢測識別,可能會逐漸變成更嚴重的狀況,甚至到達無法挽回的地步。提早評估早期徵兆,及早把握最佳時機,可以為患者爭取更多時間應對。
評估認知障礙症的方法

1. AD Check 認知測™
AD Check認知測™使用臨床研究證實及美國藥監局(FDA)認定的突破性醫療技術,精準地檢測血液中Tau蛋白的濃度來評估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準確率高達96%。
近年科學家發現一項關鍵的生物指標 p-Tau 217,大量的醫學臨床文獻證實,p-Tau217蛋白與認知障礙症之間存在密切關聯,p-Tau217蛋白甚至被視為最準確反映認知障礙症病變的早期血液生物標記。這意味,透過檢測 p-Tau 217蛋白的濃度指數,可以在認知能力出現明顯衰退之前,分析認知障礙症的風險,達到真正的「早期偵測」。
2. APOE基因檢測
APOE基因檢測則是一種針對Apolipoprotein E(APOE4,載脂蛋白E)基因的分析,特別關注其中三種基因型:ε2、ε3、ε4。透過一次抽血或口腔樣本,判斷是否屬於高風險族群,有助於提早展開預防認知障礙症的生活管理與醫療規劃。 APOE4基因被公認與認知障礙症風險高度相關,它可在大腦潛伏10-20年,逐漸損害神經細胞,最終導致認知功能下降,引致認知障礙症的發生。
認知障礙症是一種逐漸發展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早期症狀可能不明顯,久而久之,卻會嚴重影響記憶、思考能力和日常生活功能。通過專業檢測,可以在症狀明顯前發現異常,爭取黃金治療時間,維持更長時間的生活品質。若想了解更多認知障礙症的常見症狀,吃哪些營養可延緩腦退化,可參閲另一篇樂本健.健康教室文章。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