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氣乾燥,常被電到!「身體靜電」暗藏6大健康警號,教你8招KO靜電
冬天乾燥經常會「觸電」,源於靜電無處不在。台灣有營養師指出,原來經常觸電的人可能是暗藏健康隱患,當中身體缺水是最大的成因。
靜電成因
每逢秋冬換季天氣乾燥時,身體四周都容易生成靜電,不單止頭髮蓬鬆、衣服黏實身體,並且會發出聲響,觸碰到人或物件甚至還會發出火光,感到痛楚,究竟為何冬天特別容易有靜電?主要有3大原因:
- 乾燥空氣:濕度低,電荷不易釋放,容易蓄積。
- 穿著衣物材質:羊毛、尼龍、化纖等衣物容易摩擦產生靜電。
- 鞋底絕緣:橡膠鞋底不導電,使電荷更難釋放。
常觸電暗藏隱性病先兆
除了物理上的原因導致,台灣營養師高敏敏在其Facebook專頁撰文,指出身體在冬天經常被靜電電到,其實並非正常事!有可能是暗藏6大健康警訊,其中更有可能是「糖尿病」的隱藏先兆:
1. 過勞導致缺氧
若經常覺得頭昏腦脹、起床沒精神,很有可能就是慢性缺氧。長期處於緊張、壓力大的狀態,會導致身體交感神經亢奮,加上長期肌肉緊繃,就會造成耗氧量增加,也會導致血壓升高,增加慢性病發生的風險。
2. 喝水太少
都市人少喝水,身體缺水會影響人體基本運作,無法進行正常代謝,甚至出現便秘、血壓變低、尿結石、皮膚蠟黃等問題,長久影響腎功能。
3. 皮膚乾燥
冬天皮膚乾燥,容易出現皮膚敏感、角質層受損,繼而會出現搔癢、刺痛、泛紅、灼熱等症狀。
4. 急性腸胃炎
嚴重上吐下瀉會導致體內水分大量流失,導致電解質失衡或脫水。若出現上述情況,務必盡快就醫,並補充電解質。
5.大面積燒燙傷
缺少皮膚的防禦保護,容易細菌感染、脫水。情況嚴重有可能會在受傷的72小時內會出現敗血症,恐有生命危險。
6. 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的抵抗力比正常人低,身體容易受細菌感染,引發尿道炎、肺炎等。若病情控管不佳,容易引起許多併發症,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失智等。
4招補水抗乾燥
1. 喝水充足
- 每天水量可以計算為「每公斤體重 X 30c.c.」的水分。
- 喝水時,可以少量多次慢慢喝,每次喝200至400c.c.。
- 切忌一次過補充大量水分,大量喝水時宜一同補充適量鹽分,避免造成電解質濃度不平衡,引起低血鈉症。
2. 多吃補水蔬果
- 如含水量高的水梨、西瓜、冬瓜、絲瓜、小黃瓜等等,不僅可以默默補充水分豐富的維生素C也有助於肌膚修復。
3. 少吃利尿食物
- 例如濃茶、咖啡,或高鉀食物,如香蕉、奇異果、番薯葉、菠菜避免進食過量。
4. 塗抹保濕乳液
- 減少皮膚水分流失。
8招KO靜電
靜電電壓可達上萬伏特,電流雖然小,對人體影響不大,但只是在易燃環境下高靜電放電還是會引起火花,容易被電到刺痛;皮膚敏感者可能會因被電引起紅腫不適。想要完全避免這些情況,就要注意以下生活小技巧有助消除靜電:
1. 用加濕器
空氣太乾燥是使冬天容易出現靜電的其中一個主因。當空氣濕度低於40%,靜電不容易釋放,會在人體或衣物上累積,稍一接觸金屬或其他導電物質,就會產生放電反應。因此,建議大家在室内使用加濕器,增加空氣濕度。
2. 勤用保濕乳液
皮膚乾燥是靜電的「絕佳導體」。當皮膚表面缺水時,電荷更容易積聚,增加被電的風險,因此勤用保濕霜非常重要。
3. 選擇天然纖維衣物
大家應該都有發現,在穿著毛衣時特別容易被電,這是因為羊毛、尼龍、聚酯纖維等化學纖維材質容易因摩擦產生靜電。建議衣服材質選擇天然的棉、麻,較不容易導電。
4. 換穿導電鞋或皮鞋
大多數運動鞋和靴子都採用橡膠底,這類材質絕緣性高,會阻止人體將電荷釋放到地面上,讓靜電在體內愈積愈多。因此要注意鞋底材質,在冬天可多穿導電鞋或皮鞋。
5. 接觸金屬前1個小動作先放電
如果是經常被門把、電梯按鈕電到,可以嘗試在接觸這些金屬物前,先用一把金屬鑰匙、硬幣或筆芯輕輕碰一下目標物,幫身體預先釋放電荷。
6. 洗衣加入柔順劑
衣服在洗衣機中轉動、晾乾或烘乾過程中,因摩擦會產生大量靜電,導致在穿上剛洗好的衣服時容易產生靜電。加入柔順劑可在衣服表面形成薄膜,減少纖維直接的摩擦,降低靜電產生機率。
7. 避免快速脫衣
脫掉毛衣或羽絨外套時總會聽到磨擦聲,是因為快速脫衣時衣物之間產生劇烈磨擦,導致電荷大量生成,引發靜電放電。建議脫衣時動作放慢,減少靜電。
8. 防靜電小物推薦
例如防靜電鑰匙圈、防靜電手環、防靜電筆等,原理是這類產品均透過導電材質,將身上的電荷慢慢釋放到空氣或接地物中,適合經常出入辦公室、商場或常穿化纖衣物的人使用。且產品體積小不佔空間,又可以隨時幫助身體放電,避免突如其來的「啪」一聲,非常推薦大家入手。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