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教你養髮|行醫30載親身試針,以髮為證保持眉髮濃密烏黑
今晨梳洗時,鏡中烏黑的眉發令我想起昨日病患Coco的驚歎:「譚博士,你行醫三十年,為何眉髮仍如墨染?」我笑而不語,指尖輕觸髮間銀針——這便是我守護青春的秘鑰。
晨起:顱頂通脈
每日寅時初醒,我必先以「五指梳頭法」疏通經絡。雙手如犁,自額前神庭穴緩緩推至腦後風府穴,指腹輕輕發力,感受頭皮下的氣血湧動。至百會穴時停留片刻,用指甲輕叩九下,如春雨敲窗,喚醒沉睡的毛囊。
這套手法是我二十年前臨床所得,尤重督脈與膀胱經的疏通。有病人曾問我:「何必如此麻煩?」我引《內經》答曰:「頭為諸陽之會,髮為血之餘。」氣血不通,何來茂髮?
巳時:眉間生春
診病間隙,我常教病人認取眉間要穴。兩眉正中印堂穴,乃精氣匯聚之所。我獨創「展眉術」:以中指腹抵住印堂,餘四指輕按眉弓,配合「呵」字呼吸,將鬱結之氣徐徐吐出。
記得曾有位早生華髮的教師,我教她此法配合針刺攢竹穴。三月後覆診,不僅眉色轉濃,連常年緊鎖的眉間紋也舒展開來。她驚喜道:「這比畫眉更顯生機!」
午時:茶養五臟
午歇時必飲自配「五黑茶」。黑豆補腎,黑芝麻養肝,黑棗補心,黑木耳潤肺,黑米健脾。這套茶方暗合五行相生之理。(由於個體差異,服用前建議先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有年輕醫師好奇:「何須如此繁瑣?」我指間撚著茶盞解釋:「髮為腎之華,眉為肝之魄。五臟調和,眉髮自然豐茂。」
酉時:針灸溫經
日暮時分,是我雷打不動的「針灸時刻」。針刺太溪後,取艾條懸灸太溪穴下三分的「烏髮點」,熱流沿腎經緩緩上行,如暖泉浸潤枯木。這個穴位是我二十年前診治脫發患者時綜合臨床數據發現,如今已成為我的獨家心得。
亥時:經絡沐髮
夜闌人靜,我用脂旦白結合頻率電磁儀按摩頭皮。儀器逆梳發根,從百會穴向四周放射梳理,共八十一次。這套「逆流養發術」能打破地心引力的束縛,讓精華直滲毛囊。
子時:安神定志
睡前必做「耳穴按摩」。食指拇指輕撚耳廓,從耳垂至耳尖,反覆九遍。耳為宗脈所聚,這套手法能安定心神,助眠安寢。
記得去年診治一位華發早生的企業家,我在她耳穴交感點埋下王不留行籽,配合針刺太沖穴和足三里等保健穴,隔日一次,不出百日,新生黑發如春草破土。她欣喜莫名,我卻深知此乃經絡通暢之必然。
三十年來,我以身試針,以髮為證。銀針起落間,不僅治愈病患,更印證了中醫「治未病」的智慧。今將這些心得付諸筆墨,惟願世人明白:青絲不老非難事,氣血充盈自長春。
日常養髮要訣:
1. 晨起五指梳頭,重點刺激百會穴。
2. 午間飲用五黑茶,調和五臟氣血。(由於個體差異的關係,建議服用前諮詢合資格的註冊中醫。)
3. 傍晚針刺太溪穴佐以艾灸,溫通腎經。
4. 睡前頻率電磁儀逆梳頭皮,配合脂旦白按摩。
5. 夜半揉按耳穴,安神助眠。
擱筆時,月光灑落案頭,鏡中青絲如瀑。這套養髮之道,既是我三十年從醫的結晶,更是中醫智慧的生動詮釋。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