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項明生:派報紙悟生存之道
40歲就退休的項明生,第一份工雖然是派報紙,卻令他明白到基層工人苦況,學懂善待他們。他亦勉勵職場新鮮人,要定下目標,學好語文,不畏困難,做好入職場的準備。

項明生少時生活刻苦,一早就要「自己養自己」,造就了堅毅個性。
出生於四川的項明生,1985年只有16歲的他,孑然一身來港,初來埗到因不懂廣東話和英文,生活屢屢碰壁。來港翌日,幸有鄰居朋友介紹,每日晨早5點到美孚新邨派報紙,半小時就派完,「我都算經歷了紙媒的黃金期,當年每家每戶都會訂報紙,最記得當時派較薄身的《天天日報》,每日派大約13幢、每幢20多層樓、1幢樓賺1元,每日只有13元,幫忙入報紙才會加多5元。」
暑假期間,項明生每朝5點半派完報紙,下午就到荃灣天橋派傳單,1小時只有10元,「這些都是血汗錢,當時我非常勤力,一日派10小時,就有100元。扣除車錢及飯錢,其他都會儲起。」
賺錢為買金鏈 贈遠方嫲嫲

項明生(左)當年也是新移民,明白基層之苦。所以他在2011年為亞洲遊戲展辦招聘日時,特別選擇當時號稱「悲情城市」的天水圍。
別以為項明生努力賺錢,是為了買遊戲機。其實他是希望買條金鏈,送給遠在成都的嫲嫲,「老人家喜歡金飾,加上我是由嫲嫲湊大的,所以希望用我人生第一份糧,為她買點東西!」
結果,他用了整個暑假辛苦賺到的3,500元,買了人生中第一條金鏈、以及很多雞翼,送給遠方的嫲嫲,「當年文革剛完結,內地的雞非常昂貴,不是人人都食得起。她出身大戶人家,但文革後變得一無所有,因此我買了金鏈及雞翼孝敬她。還記得當年買金鏈,因我以派報紙所儲的『神沙』付款,非常重,結果被金舖老闆鬧。」嫲嫲對那條金鏈珍而重之,直至去世時也帶著它。
每日行樓梯派報紙,令項明生自小便知道賺錢不易,同時亦養成一身好「武功」,他笑言:「最辛苦是冬天,要5點起身入報紙,又經常被保安趕走、日曬雨淋!自此,沒甚麼事情可難到我,我亦不會忘記自己的過去!」
另一方面,派傳單亦令他悟出要讀書道理:「始終經歷過勞工階層的生活,即使之後做了SONY董事,也能明白工人的苦,若在街上遇上有人派傳單,即使我不感興趣,也會拿傳單,希望讓他們盡早收工。」
面試靠誠意 籲注意網上言行
來港第一份兼職是派報紙、派傳單,及至1992年港大畢業後,第一份工是在富士賣菲林,但眼見菲林開始式微,結果他轉行到SONY,由最低級的市場部推廣主任做起,直至升上公司首位華人董事。他憶述,當年SONY的面試負責人,一位只懂日語、另一位則說普通話,「我在大學有修讀日文,亦懂英、普、粵,最後來自內地的面試官對我說,『盼星星、盼月亮、終於把你盼來了!』雙方一拍即合。」
他提醒各位畢業生,學好語言,終身受用。任職SONY董事期間,他見過不少年輕人求職,坦言畢業生是否參加學會、上過莊,也不及「誠意」重要,形容面試官很易看出求職者是否對公司背景有研究:「我曾見過一名應徵者,不是出身於名牌大學及大企業,原先不太看好他,但面試到最後,他播放了一段自編、自導、自演的影片,最後被他誠意打動,結果決定請他!」
他亦告誡年輕人,要小心社交網絡的言行,因為言行在網上一覽無遺,永遠有底:「Facebook是『非常真實』,你放得上去、預了會有人看。如果在網上經常鬧老闆、鬧同事、談是非,充滿負面情感,甚至顯示自己的傷口,說你有多不開心,這些負面的人,我都不會請!」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