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察也要動新聞

屈穎妍
暢所欲妍

  近年在內地珠三角發現一個有趣現象,就是常常在紅綠燈旁的行人道上,看到疏疏落落幾個人坐在路邊看電視。

 

  一直不明所以,內地經濟騰飛,電視家家都有,幹嗎要坐在街上看?於是八卦走近瞧一瞧,卻原來,那是警察在執法,那場景,是一幕公眾懲罰。

 

  坐在路邊看電視的,都是不依交通燈示亂過馬路的行人,被交警當場逮捕後,要依法坐在路邊「受教育」,無論你多趕時間,都要看完那套二十分鐘的行人過路守則影片,才可離去。貪方便不成反累己,想快變了更慢,於是大家都寧願乖乖守在紅燈前,等待幾十秒後的綠公仔。

 

  所以,執法真的要絞盡腦汁與時並進,當社會富裕了,罰款的痛未必人人介懷,執法者就要轉用錢買不到的東西來懲罰,例如時間、例如尊嚴。

 

  除了執法手段,消息發布其實也要與時並進。當大家接收新聞的渠道,由明天報紙漸漸轉到即時社交平台,能好好掌握及利用這工具,就能成功搶得話語權,這方面,反對派做得相當出色。

 

  香港警察一星期一次的《警訊》,講的都是舊聞;「警察公共關係科」更彷彿是個消失了的部門,許久沒見它踪影。雖然警隊新增了Facebook及Instagram,但似乎仍未能發揮網絡影響,僅有粉飾門面的小作為。

 

  所以,警隊應該以科技奪回訊息發放主動權,舉個例,平日我們常常在手機whatsapp收到「又有新騙案手法」、「又有假幣流入市面」、「某某食店用黑心油製食品」……之類的似是而非訊息,資訊泛濫令大家喪失了是非判斷力,一轉發隨時成了製造謠言的幫兇。於是警方的社交平台正好在這方面發揮大作用,既然掌握了新犯罪手法的第一手資料,何不第一時間透過社交平台以圖像或懶人包形式發放?一大段新聞稿未必人人留意,但一幅圖、幾十字警告,就可讓市民小心提防。久而久之,警隊logo成為真資訊的認證,大家看到香港警察的訊息才轉發,該可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誤傳。

 

  另外,警隊常常就某些案件舉行記者招待會,一小時的記招,最後在電視新聞可能給剪剩二十秒。潮流興facebook直播,連立法會議員都用此方式把開會情況第一時間跟市民分享,警方何不在正正經經做記招的同時,也來一個facebook直播,讓市民可原汁原味吸收第一手資訊。

 

  至於愈來愈多刁民喜歡上載與警員的糾紛、衝突、甚至辱警片段,沒頭沒尾的一面之辭往往會令人對警方執法有誤解,警隊煞有介事開個記招解釋又沒必要,這些事小但影響大的事情,不妨利用社交平台,開一條警隊動新聞戰線,第一時間找涉事警察講述前因後果、執法理據,以科技奪回話語權。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35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