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海外置業】35歲擁有三套房不是夢!反中情緒加劇港人「資金移民」

【海外置業】35歲擁有三套房不是夢!反中情緒加劇港人「資金移民」

Jimmy Leung
改朝換代Digital

  每天打開etnet.com.hk的app、各大財經報刊,出現得最多的就是海外物業、房地產的廣告。由歐洲、美加、日本、東南亞到澳紐,每日無之,而其中又以前宗主國英國樓佔多。

 

  脫歐之後,英鎊貶值,大量海外買家,尤其是華人買家的湧入,早就引起了英國政府的注意。2017年,倫敦市長Sadiq Khan發布了一個官方報告,深入調查海外買家在倫敦房產的投資行為。調查主要涉及以下問題:各國的海外買家占全部投資者的比例是多少?海外買家購買的房產,是不是還都空著?海外買家都買了甚麼價位的倫敦房產?

 

 

  調查資料顯示,從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倫敦房產項目總共收到118.83億英鎊的投資,其中的絕大多數,約109.57億英鎊的投資是來自海外,而海外對倫敦房產的投資占總投資的76%。據約克大學資料,海外買家之中,來自香港的買家所佔比例最大,為28%!

 

  海外買家在倫敦金絲雀碼頭購置的房產有一半已經出租出去了,一套閒置房都沒有,在東倫敦購買的房產,有70%到75%都已經出租出去,一套閒置房也沒有!研究資料顯示,海外買家購買的房產,閒置的數量少於1%,這些房產不是用來出租,便是用來自住。

 

  友人A小姐,現年35歲、任職公關公司總監,為了想增加收入,一直有當包租婆的夢想。從3年前開始看香港的房產,卻因價格太高、租金太低始終未果;2015年初,她和朋友去日本旅遊時,順便看房子,買下一間距離東京原宿車站只有3分鐘步程、200呎大的中古屋,總價955萬日圓,按當時匯價計算約港幣70萬元,租給日本人當Studio,每個月收取租金約港幣5000元,換算下來,扣掉税頊回報率約8%。

 

 

  有了日本經驗,A小姐又發現倫敦Zone 2,未來房價是值得期待的城市。因為新唐人街在附近,A小姐又買下一間約400呎、2房2廳、總價近250萬元的樓花。2018年底,已有人叫到300萬元,恰好有人想買她的房子,A小姐就以每298萬元出售,獲利約50萬元離場。

 

  這些在香港窮半生精力也買不起香港樓的85後、90後、95後就是目前海外物業、房地產的主消費群,而接觸他們的渠道就一定要靠社交媒體及手機。

 

  香港的氛圍愈來愈仇富,反中、恐中,逼得有實力的人往外跑,這種外逃是很恐怖的「資金移民」,因為會跑去買海外樓,每筆數目都不小,而且既然是不動產,代表變現速度有限,一鎖就是好幾年,通常一出去,就很難再回來了。

 

  從2015到2018年這4年間,A小姐在海外買了3間房,日本2間、倫敦1間,沽走倫敦之後又打算在馬來西亞馬六甲買一間100多萬元的酒店式公寓,每年可去免費住12天,回報就有4至5%。她坦言,短期內日本的2間房子不會出售,當作定存概念,每月都有穩定收入。至於馬六甲是度假屋,還能收租。

 

 

  現在A小姐可算是財務自由,已不當打工妹,自己安排每日行程,做瑜珈、旅行,偶爾幫有興趣的親朋好友介紹與帶去日本睇樓。海外有3套房,但在香港仍是無殼蝸牛,問她為甚麼?

 

  「租金回報那麼低,何不把多出來的錢往更有效益的地方?」

 

  因為這些原因,香港的中等收入群體雖然從數量上已經很大,但實際收入和消費能力的進步有限。富人消費飽和不花錢,窮人想消費卻無錢,中間階層對住屋、政治、教育、醫療等問題有顧慮,這都導致通縮,錢隨人心走,再不再回頭。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1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