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網頁已經閒置了一段時間,為確保不會錯過最新的內容。請重新載入頁面。立即重新載入


深圳超越香港的反思

岑逸飛
論盡中港台

 

  國家主席習近平10月14日出席在深圳舉行的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孔子說:「四十而不惑」,深圳特區成立40周年,從「三來一補」(「三來」指來料加工、來樣加工、來件裝配;「一補」指補償貿易)到智慧製造,從生產製造邁向科技創新,面對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機遇與挑戰,深圳人將一個個不可能變成可能,成就今天的奇蹟。

 

  自從深圳提出「科技興市」戰略,開始產業升級;從停止「三來一補」企業,到孕育製造業供應鏈體系;從「流水線」紮根到深圳創業,像這些深圳故事,見證中國經濟改革的力量。深圳的奇蹟,主要是以市場化力量推動創新,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和創新科技研究而融合的體系

 

  1980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頒布《廣東省經濟特區條例》,深圳經濟特區正式建立。深圳的起飛,最重要一點,是1992年鄧小平南巡的講話,打破「市場經濟是資本主義獨有的經濟方式,計劃經濟才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特徵」這一傳統觀念的束縛,不再糾纏姓資姓社問題,開始探索將市場經濟與社會主義相結合的道路。

 

  特別是,深圳地處南部沿海地區、珠三角的腹地,毗鄰港澳,有優良的深水港,交通便利,這些條件,讓深圳具有中國經濟發展增長的先天優勢。深圳因改革而生,沒有改革就沒有深圳;深圳崛起於特區建設,特區就是打破計劃經濟的樊籬。加上由於深圳率先改革,有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在推進改革時具有較好的資源和環境。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也出席了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的慶典,並於10月12日接受《深圳衛視》訪問。她表示香港與深圳之間未必有直接競爭,又指不介意香港的本地生產總值被深圳超越,期望港深兩地有新合作平台云云。她一方面有點自誇:聲稱香港人競爭力強,適應能力不差,只因為香港目前有發展掣肘,土地有很大制約,加上政治環境比較複雜;另一方面她也有點酸葡萄:謂畢竟深圳的人口和土地比較豐富。

 

  將香港與深圳比較,似乎不是特首一句「不介意」就可定論,香港人是否也應好好反思?四十年前,深圳特產荔枝,如今特產企業家;香港在過去本來盛產企業家,如今變成吵鬧之都。深圳在成為特區之初,香港的GDP達225.3億美元,而深圳只有1.1億美元,是香港的零頭。就在去年,深圳的GDP達3914.9億美元,上升3千5百多倍;而香港的GDP不過3660.3億美元,僅上升約17倍,相比之下,香港人是否應感到慚愧?

 

  可惜香港一些頭腦守舊的上一代,只緊記文革鬥爭的慘酷和仇恨,以及不少無知的新一代,不回內地實地考察,無視中國數十年改革開放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只活在夜郎自大的白日夢。再看習近平在今次深圳特區建立40周年慶典的講話,指出大灣區建設是重大發展戰略,深圳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引擎。要抓住歷史機遇,加快大灣區建設,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來內地學習、就業和生活。但如果香港青少年的反中仇中心態不去除,下一個取代香港的已不只是深圳,而是隨著2024年深中通道通車,中山會迎頭趕上了。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View comment ...View 10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