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程費時繁複 1成長者無申福利
【晴報專訊】長者福利政策長年為人詬病。有大學調查發現,逾1成合資格長者並無申領政府的長者現金福利補貼。抗拒申領的3大原因,包括申請過程需花費不少時間和精力、申請程序繁複,及感恥辱。學者建議政府減少申領補貼的行政程序,並盡早重塑現金福利計劃的公眾形象。

長者機構倡政府經長者中心、教會等渠道向他們灌輸概念,補貼是「福利」而非「救濟」。
嶺南大學聯同香港教育大學於去年1至9月期間,以面對面形式訪問3,299名65歲及以上的長者。結果發現,13.8%受訪者並無申領普通長者生活津貼,而長者綜援、高額長者生活津貼,不申請的比率分別為13.2%及10.8%。
研究綜合分析,長者拒絕領取福利,主要是認為交易成本過高,即申請過程需花不少時間和精力,如填表、提交文件等;其次是申請程序繁複、津貼金額不足。有受訪者稱,申領補貼會帶來個人或公眾恥辱感而拒絕申請。
老一輩盼自力更生 政府宜主動出手
嶺大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副教授Stefan Kühner建議,政府宜簡化行政程序,例如自動將合資格長者納入現金福利計劃、簡化申請表的設計,及引入包括電話訪問及繳交證明文件的網上查詢,及申請系統等,從而提高參與比例。

李立航
香港長者權益協會總幹事李立航稱,曾接觸一位長年在港鐵上水站執紙皮的婆婆,每月收入僅2,000多元幫補生計,一直無申領任何長者福利,生活持續無改善。他指,老一輩基層教育水平低,總盼自力更生,建議政府主動出手,經長者中心、教會等渠道向他們灌輸概念,補貼是「福利」而非「救濟」,助他們改變固有想法,透過福利補貼改善生活。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