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法會投票率能衝上35%嗎?
政府為推動選舉投票率,近月來可說是全力出擊,花了很多力氣做宣傳,街上掛滿了海報,電視和電台不斷播放廣告,各官員更粉墨登場,落力鼓勵市民投票,並舉辦了多場選舉論壇,近日還提出多項便利選民投票的措施。政府今次的確是「動真格」,透過「曝光率」與「參與感」等多元化宣傳策略,在短期內炒熱了社會對選舉的關注度,目前的問題是能否將熱熾氣氛轉化為實際投票率。筆者聽聞,近日有政界圈子討論到投票率問題,有人樂觀認為應以35%為預期目標,亦有人認為毋須作出硬性預測,但眾人都持審慎樂觀的態度。
回顧上次立法會選舉,投票率約30%,當然未算理想,但考慮到當時疫情尚未完全結束,市民對於外出聚集仍有戒心,加上社會經濟仍處於不明朗狀態,因此難以立即調動大規模的投票熱情,某種程度上可以視為過渡期的自然反應,而非單一政策或宣傳操作的失敗。現時社會情況已明顯好轉,加上熾熱的選舉氣氛,預計投票情況會大有改善,但仍不能過於樂觀,因負面因素仍存在,例如基層經濟恢復仍未完全,而社會當前亦缺乏能引發全民關注的重大議題。

政府推出多式樣宣傳品,希望推高立法會選舉投票率。(2025年立法會換屆選舉fb圖片)
不過,政府的努力已初見成效,選舉氣氛確實有所提升,官方表示對投票率作出具體數字預測並不切實際,其實政府內部一定有個目標,只是不會公開說出來,以免影響選舉戰況。不過,政界內部私下難免議論紛紛,筆者聽聞政界圈子有人估計,投票率的預期目標應定在35%,亦有人認為毋須硬性預測,但普遍期望在30%以上,反映出政界人士普遍審慎樂觀。各政黨也施展渾身解數,有政黨人士指出,他們已盡最大程度做好選舉工程,有信心能爭取長期支持者出來投票。但即使大型黨,基本鐵票通常遠低於總投票人數的一半,始終一般的游離票才是關鍵所在,故政黨每日都努力打電話「催票」。
筆者認為,投票率能不能提高,主要還是看選舉氣氛和候選人的表現。現在氣氛已經慢慢熱起來,如果候選人能夠在競選活動中,真正講出市民關心的問題,並且提出實在的解決方法,當選舉能真正解決問題,市民才會更積極參與,投票率也會穩步上升。然而,筆者近日感覺,候選人為博取公眾眼球,大家有「愈講愈大」的趨勢,筆者希望提醒候選人,切記不要信口開河,選舉承諾如果無法兌現,將進一步侵蝕公眾對議會與政治人物的信任,會為下一輪選舉帶來更大的冷感。誠實、可行與透明的政策主張,才能長遠地提升市民參與公共事務的意願。
總的來說,投票率能不能提高,不只看宣傳做得好不好,也要看候選人能不能把選舉和市民的生活連結起來。政府、政黨和候選人如能真誠回應民生問題,讓市民覺得投票是改善生活的一種方式,這樣大家才會主動參與,投票率才有機會穩步上升。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