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2025人民幣開步年

2025人民幣開步年

石鏡泉
政政經經

  人民幣國際化講了很多年,但到2025年才見大邁步,一方面是中國的2025製造,結出好成果,另外是多謝美國在俄烏戰爭中,扣了俄羅斯的國外美元資產,逼使各國不能不尋找另個藏富之地。

 

  10月26日下午,沙特發言人阿卜杜拉稱對華石油出口人民幣結算佔比45%,過去3個月,這一比例從22%翻倍,為沙特省下近100億美元外匯成本。

 

  印度石油公司官網公告,用人民幣支付了28億美元俄油貨款,後續所有俄油採購全走人民幣通道;澳洲必和必拓發聲明接受人民幣結算鐵礦石;巴西大豆出口商集體發郵件,要求中國買家改走人民幣支付;德國大眾汽車在香港開了人民幣結算帳戶。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稱,2025年第二季美元全球外匯儲備佔比跌到56.3%,創下30年來最低季度,而且還在以每月0.3%的速度下跌。沙特加入金磚國家(BRICS)後,中方代表在利雅德跟沙特財政部談了3天,最大的分歧就是沙特怕人民幣貶值。中方當時提了個石油到人民幣到黃金的方案,沙特收到人民幣後要是擔心匯率風險,隨時能在上海黃金交易所沙特交割庫換成黃金。緊接著兩國央行簽了500億元人民幣的貨幣互換協議,有效期3年,這相當於給沙特吃了顆定心丸,就算人民幣短期波動也能用互換協議對沖風險。

 

沙特,印度用人民幣交易石油

 

  2024年下半年,中沙完成首筆100億元人民幣油氣貿易,當時還偷偷摸摸的,沙特只敢把人民幣結算佔比控制在5%以內。但到了2025年3月,這個比例直接衝到20%,因為2025年1月沙特想採購美國愛國者防空導彈,美國不僅把價格從12億美元漲到18億美元,還附加條件,沙特得減少對中國無人機採購。結果中方直接跟沙特簽了65億美元軍購協議,不僅賣彩虹四號無人機,還幫沙特建生產線,連維修技術都打包送。沙特工業大臣後來在採訪裏說漏嘴,用人民幣結算,既能省換匯成本,又能買到想要的技術,為甚麼不呢?

 

  現在沙特的目標是把對華石油人民幣結算佔比提到60%以上,而且正在跟俄羅斯、伊朗商量,以後三國之間的石油貿易也用人民幣結算。這要是成了,石油美元的半壁江山就沒了。

 

  2022年俄烏衝突前,印度從俄羅斯入口的石油佔比還不到2%,現在2025年上半年,俄羅斯每天給印度供175萬桶到180萬桶原油,佔印度入口總量的35%到40%,俄羅斯成了印度最大石油供應國。印度為甚麼敢頂著美國制裁也要硬買?因為真的太好賺了,俄羅斯的烏拉爾原油比國際油價每桶低15美元至20美元,印度買過來加工成汽油、柴油,再轉售給歐洲,每桶能賺10美元以上,這3年印度靠倒騰俄油足足賺了170億美元,差價相當於印度全年軍費的五分之一。

 

  採購量上去了,支付成了大麻煩,一開始俄羅斯允許用美元,2025年初俄羅斯直接跟印度說,想買油必須用人民幣。2025年8月,印度石油公司第一次用人民幣付款,資金從印度國家銀行轉到中國銀行香港分行,俄羅斯收到後,當天就換成了盧布,現在印度國有煉油廠全用人民幣,私營煉油廠更是早就偷偷用了。比如印度最大的私營煉油廠信實工業(Reliance Industries),2025年上半年用人民幣付了46億美元俄油過款,省了近3億的美元匯兌成本。

 

澳洲賣鐵礦石都要收人民幣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鐵礦石入口國,每年入口10億噸左右,佔全球總量的70%以上,也就是說中國一句話,全球鐵礦石價格都得抖三抖。

 

  2025年8月中國礦產資源集團跟必和必拓談年度長協,中方提了兩個要求,第一用人民幣結算,第二按每噸80美元的現貨價,鎖定季度長協價,結果必和必拓亞太區總裁直接拒絕,指他們跟中國做生意30年了,一直用美元結算,人民幣不是國際主流貨幣。他還想加價,要求2026年比2025年加價15%。必和必拓之所以硬氣,是覺得中國離不開澳洲鐵礦石,畢竟中國從澳洲入口的鐵礦石佔總量的60%以上,必和必拓又是澳洲最大的礦企,佔全球鐵礦石出口的2%了。

 

  中方也不讓著。9月28日直接下了停止接收令,通知國內所有鋼廠、貿易商從10月1日起停止接收必和必拓用美元計價的鐵礦石。必和必拓的鐵礦石60%以上都銷往中國,要是丟了中國市場,他在西澳的礦區得停工。通知一出,競爭對手巴西淡水河谷的代表連夜飛北京,第二天就跟中國礦產資源集團簽了協議,不僅同意用人民幣結算,還承諾按每噸78美元的價格供貨。澳洲的力拓和FMG也分別在10月2日、3日簽了人民幣結算協議。必和必拓慌了,10月4日必和必拓亞太區總裁偷偷飛上海想跟中方談,結果中方直接說先同意人民幣結算再談價格。10月6日必和必拓終於鬆口,發了宣告尊重中國客戶的支付選擇,正式接受人民幣結算,還同意了每噸80美元的季度定價。人民幣在鐵礦石結算中的佔比,從2023年的5%飆升到2025年的25%,有預測明年能超過40%。

 

  對澳洲礦企來說,人民幣結算也不是壞事,力拓的財務總監在採訪裏說,以前收美元得等3天清算,現在人民幣當天到帳,當天就能給礦區工人發工資、買設備,資金周轉效率提高了2倍。說白了,在利益面前,誰都不會跟錢過不去。

 

美國自毀美元長城

 

  人民幣能在石油、鐵礦石領域快速突破,根本原因是美元自己不爭氣,曾經的世界貨幣現在已經滿身傷痕,全球外匯儲備佔比跌到56.3%,而這更只是個開始,接下來還會跌得更狠。

 

  美元最大的問題是美國把它當成了政治工具,濫用金融制裁,讓各國都沒有安全感。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直接凍結了俄羅斯3000多億美元的美元資產,還把俄羅斯踢出SWIFT系統。這一下給全世界敲響了警鐘,今天美國能凍結俄羅斯的資產,明天會不會因為一點分歧,就凍結其他國家的資產?

 

  阿根廷就是因為怕被美國制裁,2025年跟中國做糧食貿易時,直接用人民幣結算了價值12億美元的粟米出口。巴西跟中國做大豆貿易,也放棄美元,改用人民幣,巴西農業部部長說,我們不想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人民幣更安全。現在全球有100多個國家在推動去美元化,東盟10國搞區域內本幣結算,印度跟馬來西亞用盧比和令吉做生意,土耳其跟伊朗用里拉和里亞爾結算,這些國家不是討厭美元,而是怕被美國卡脖子。美國的制裁不僅沒達到目的,反而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把愈來愈多的國家推向人民幣陣營。

 

  美國的債務問題已經到了爆雷的邊緣,截至2025年9月,美國國債規模突破38萬億美元。美國全年GDP才29萬億美元,債務比全年產值還多9萬億,根本還不起,為了還債,美國只能靠印鈔票。2025年以來,美聯儲已經連續減息3次,美元匯率便一路下跌,兌人民幣匯率曾跌到6.9,創下兩年新低,美元貶值讓各國手裏的外匯儲備不斷縮水,日本有1.2萬億美元外匯儲備,因為美元貶值,2025年上半年就蒸發了1100億美元。印度的外匯儲備也縮水了600億美元,印度央行行長在議會聽證會上說,美元貶值正在吞噬我們的財富,各國減持美元是必然選擇。

 

  美元能成為世界貨幣核心,使全球各國都需要有美元做生意,但現在全球市面上的美元愈來愈少,使用場景也在不斷萎縮。2025年美國對中國的電子產品加徵關稅,導致中國對美出口減少15%;對歐盟的汽車加徵關稅,歐盟對美出口減少12%。美國買的東西少了,全球市面上的美元自然就少了。2025年上半年,全球美元跨境支付金額按年減少8%,這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大跌幅。

 

  更要命的是,愈來愈多的國家開始繞開美元。中國跟俄羅斯做貿易,用人民幣和盧布結算;巴西跟阿根廷做貿易,用雷亞爾和披索結算;東盟國家之間的貿易,用本幣結算的比例已經超過30%。SWIFT的數據顯示,2025年9月,人民幣在全球支付貨幣中的佔比達到3.2%,雖然排名第5,但每月都在上升。國際清算銀行(BIS)的報告更嚇人,人民幣在外匯交易市場的佔比已經達到8.5%,比2022年提高1.5個百分點,現在去東南亞旅遊,很多商店都能直接用人民幣付款,在中東買石油也能用人民幣結算,美元的存在感正在愈來愈弱。

 

人民幣崛起利好中國盟友

 

  很多人覺得人民幣崛起是要替代美元,其實不是。中國要走的路是建立一個多元公平的全球貨幣格局,讓各國不用再依賴單一貨幣,而人民幣能崛起,靠的是3個實實在在的底層邏輯。

 

  貨幣的價值最終靠的是背後的生產力支撐。美元以前厲害,是因為美國的工業產能全球第一,手裏有美元,就能買到美國的汽車、飛機、芯片;但現在中國已經成了全球製造業的中心,全球70%的家電、50%的鋼鐵、40%的光伏板、30%的手機都是中國製造,手裏有人民幣,就能買到這些實實在在的東西。

 

  俄羅斯最有體會,被美國制裁後,俄羅斯買不到西方的汽車、機床、電子產品,但拿著人民幣就能從中國買到,從奇瑞的汽車、瀋陽機床的數控機床,到華為的武器裝置、大疆的無人機,甚至連核電站的零件都能買到。俄羅斯工業部長曼圖羅夫說,人民幣對我們來說不是替代貨幣,而是生存貨幣,沒有人民幣,我們的很多工廠都得停工。

 

  沙特也是一樣,拿著人民幣不僅能從中國買到彩虹四號無人機、052D驅逐艦的技術,還能引進中國的高鐵、太陽能電站建設團隊。2025年,中沙合作建設的利亞德到吉達高鐵開工,總投資200億美元,全部用人民幣結算,這條高鐵建成後,沙特的物流效率能提高50%,每年能帶動GDP增長1.2%,對企業來說這更是實實在在的好處。

 

  澳洲力拓用人民幣結算鐵礦石後,財務總監算了筆帳,以前收美元得付1.5%的清算手續費,還得承擔匯率波動風險,現在用人民幣,手續費降到0.3%,當天到帳一年能省2億美元成本。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貿易國,2024年出入口總額達到61.6萬億元,佔全球貿易總額的18%以上,跟中國做生意的國家有200多個,對這些國家來說,用人民幣結算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

 

  以前跟中國做生意,得先把本國貨幣換成美元,再用美元支付,比如巴西的咖啡豆出口商要把雷亞爾換成美元,再用美元買中國的產品,中間要換兩次匯,手續費高不說,還得等3天至5天清算。2025年上半年,人民幣跨境收付金額達到35萬億元,按年增長14%,其中貨物貿易人民幣結算佔比達到28%,創下歷史新高。這些數據說明,人民幣國際化是市場自然選擇的結果。

 

  現在金磚集團有15個成員國,覆蓋全球40%的人口和30%的GDP,最近正在規劃發行金磚貨幣,這款貨幣不是人民幣,但背後有人民幣注資背書,比如巴西跟南非做礦產貿易,用金磚貨幣結算,背後就是人民幣在保障支付安全。2025年上半年,金磚國家之間用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達到5600億美元,按年增長45%。

 

  其次是本幣互換協議,中國已經跟100多國家簽了本幣互換協議,總金額超過400億美元,這些協議就像安全網,讓各國在貿易結算時不用依賴美元。比如巴基斯坦被美國制裁後無法用美元入口石油,就透過中巴本幣互換協議,用人民幣從中國進口了150億美元石油,保障了國內能源供應。

 

  還有一帶一路倡議,在一帶一路的專項裏,人民幣已經成了重要的結算貨幣。華企在一帶一路國家的投資中,人民幣結算佔比達到35%,比2022年提高了12個百分點。更值得一提的是基礎設施建設,銀聯國際已經在20個拉美國家開展業務,在巴西,秘魯等開通了300多萬台POS終端,支援揮手即支付。

 

  2025年7月,銀聯還跟工商銀行巴西分行合作,在巴西零售領域實現跨境人民幣結算,現在在巴西的超市買東西,刷中國的銀聯卡就能直接用人民幣付款,跟在國內一樣方便。

 

  人民幣雖然在石油、鐵礦石領域取得了突破,但也不能盲目樂觀,人民幣國際化是一條漫長的路,機遇背後還有4大挑戰需要應對,每一個都不容易。

 

  隨著境外流通的人民幣愈來愈多,國內的金融體系會受到更多外部影響,比如人民幣匯率,以前主要受國內經濟形勢影響,現在還要考慮全球人民幣的供需關係及各國的貨幣政策變化。2025年美聯儲減息時,大量美元流入中國,推高了人民幣匯率,導致中國企業的成本增加,不少中小企業只能靠出口退稅勉強維持。

 

  更危險的是國際金融市場波動,2015年6月歐洲債務危機爆發,大量資金從歐洲流出,一部分流入中國,推高了A股和地產價格,另一部分流入新興市場,導致人民幣短期貶值,央行不得不出手干預,用外匯儲備穩定匯率,這說明中國的金融體系,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提高抗風險能力。

 

  人民幣要走向國際,就需要往全球投放更多人民幣,讓各國手裏有足夠的人民幣用於結算,而投放人民幣的主要方式,就是增加入口,多買其他國家的商品和服務,比如多買巴西的大豆、澳洲的鐵礦石、沙特的石油,這樣其他國家手裏才有人民幣。

 

  可是,現在中國的國際貿易還是以順差為主,2024年貿易順差達到4.6萬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賣出去的東西比買進來的多,人民幣不僅沒往外投,反而在往國內流。

 

  長期來看,中國可能需要從貿易順差,轉向貿易逆差,但這會影響國內就業和經濟增長,比如減少出口,會導致部分出口企業倒閉,工人失業,怎麼在保持經濟穩定和投放人民幣之間找到平衡,是人民幣國際化過程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目前央行的做法是透過本幣互換協議,和一帶一路投資投放人民幣,但這還不夠,未來可能需要進一步擴大入口,比如增加消費品、服務的入口,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投放到人民幣,雖然美元的地位在衰落,但使用它的慣性依然不可小覷。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佔比還是超過56%,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佔比依然高達50%以上,很多國際大宗商品,比如銅、鋁、小麥的定價機制還是以美元為基礎,比如倫敦金屬交易所的銅價還是用美元計價。

 

  更重要的是美元穩定幣,USDT、USDC等美元穩定幣在全球穩定幣市場中佔據絕對主導地位,市值超過1.2萬億美元。多數加密貨幣交易、跨境支付都用美元穩定幣,這進一步加強美元的主導地位。

 

  人民幣國際化必然會觸動美國的利益,美國肯定會採取各種手段遏制,比如透過貿易戰。2025年美國對中國的電動車加徵關稅,試圖減少中國對美出口,從而減少人民幣的使用;透過技術封鎖,限制中國芯片,人工智能技術出口,試圖削弱中國的生產力優勢;透過外交施壓,說服盟友不用人民幣結算,比如美國曾說服日本,不用人民幣買伊朗石油;地緣政治衝突也會影響人民幣的推廣。2024年中東局勢緊張時,沙特也曾短暫減少人民幣結算佔比,怕得罪美國。雖然這些情況後來都恢復了,但這種不確定性會影響各國對人民幣的信心,畢竟沒有那個國家願意用一種受地緣政治影響大的貨幣。

 

  中國亦積極應對這些挑戰,比如推出人民幣穩定幣,與美元穩定幣競爭,發展壯大人民幣債券市場,讓各國更願意持有人民幣資產,加快金融市場開放,讓外資更容易進入中國市場,只要穩紮穩打,這些挑戰都能慢慢解決。按照現在的發展速度,未來10年,全球貨幣格局會發生根本性變革,不是人民幣替代美元,而是多強並存,美元依然是第一大貨幣,但佔比會降到40%左右,歐元維持在20%左右,人民幣會上升到10%到15%,金磚貨幣、日圓、英鎊瓜分剩下的份額。

 

  2025年,中國已經開始用人民幣買俄羅斯的天然氣,2026年計劃將人民幣結算佔比提到50%。在糧食領域,中國正在跟巴西阿根廷談人民幣結算大豆、粟米,預計2027年人民幣在糧食貿易中的結算佔比會超過20%。

 

  除了全球層面的多強並存,區域貨幣合作會更緊密,東盟十國可能會推出東盟結算貨幣,與人民幣美元形成互補;非洲會加強非洲法郎與人民幣的合作;拉美會推動南方共同市場本幣結算,這些區域貨幣合作會進一步減少對美元的依賴。中國會繼續加深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貨幣合作,擴大本幣互換協議規模,完善跨境支付基礎設施,比如在東南亞,中國正在推動人民幣到東盟貨幣直接交易,減少中間兌換環節。在中東正在建設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中東節點,提高人民幣結算效率。

 

  數碼人民幣會成為人民幣國際化的加速器,數碼人民幣具有安全、高效、低成本的特點,能解決跨境支付中的清算慢手續費高問題,比如以前跨境支付需要3天至5天,手續費1%至2%,現在用數碼人民幣幾分鐘就能到帳,手續費不到0.1%。未來數碼人民幣會在一帶一路專項,跨境電商大宗商品結算中廣泛應用,比如在泰國高鐵專項中,工人可以用數碼人民幣領工資,直接在當地超市消費。在義烏跨境電商中,商家可以用數碼人民幣收中東客戶的貨款實施到帳。在鐵礦石結算中,中國鋼廠可以用數碼人民幣直接付給澳洲礦企,避免匯率波動風險。更重要的是,數碼人民幣的可追溯性,能有效防範洗錢、恐怖融資等風險,提升人民幣的國際信用。2025年中國已經與俄羅斯、阿聯酋等國開展數碼人民幣跨境支付試點,預計2030年,數碼人民幣在跨境支付中的佔比會超過30%。

 

  美元衰落,本質上是美國自己濫用霸權,透支信用的結果,頻繁的金融制裁、不斷膨脹的債務、混亂的政治局面,讓各國對美元失去了信任。美元的衰落是必然趨勢,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人民幣國際化的路還很長,會面臨金融體系衝擊,貿易平衡,地緣政治等各種挑戰。未來10年,會看到一個更加多元的,全球貨幣格局,人民幣會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

 

  筆者多年來謂:美息勿近,人仔可親,至今算是兌現了起碼一半。

 

  資料來源:《美元地位不保!沙特印度瘋搶人民幣,石油鐵礦都改用人民幣結算》--全球論政

 

  連結:https://youtu.be/0zZflzizSl0?si=fjswOm-oVQ4XoAGR

 

  (投資涉風險,每投資者承受風險程度不一,務必要獨立思考。筆者會因應市況而買賣。)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