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上台以來加快推動台獨步伐,北京近期亦作出新一輪因應措施,破天荒第一次對台灣現任立委採取「跨境司法」手段,點名台獨立委沈伯洋發出「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大陸稱「紅通」、「紅色通報」)。

沈伯洋慘淪綠營棄子

姚超文
台灣熱話

  賴清德上台以來加快推動台獨步伐,北京近期亦作出新一輪因應措施,破天荒第一次對台灣現任立委採取「跨境司法」手段,點名台獨立委沈伯洋發出「紅色通緝令(Red Notice)」(大陸稱「紅通」、「紅色通報」)。

 

  北京2021年起,針對島內台獨分子訂出台獨頑固分子名單以來,被綠營傳媒認為只是口頭恐嚇,只要不去大陸和港澳根本沒有影響,實質力度不痛不癢,反而可以讓這些人在獨派的地位提升。

 

1118姚超文稿件

沈伯洋將成為第一個被大陸發布「紅色通緝令」的台獨立委

 

  不過,央視日前發布影片《起底台獨沈伯洋》(視頻網址:https://tv.cctv.com/2025/11/08/VIDEkCsjDG9QOhcndvsynhfF251108.shtml),批評他種種台獨行徑已違反《反分裂國家法》,並由重慶公安負責立案調查。後續進入司法程序後將發布通緝令,顯示對台獨分子的追捕進入另一階段。

 

  有別於過往國台辦先後宣布12名台獨頑固分子名單時,當事人除了以感到光榮、驕傲回應,民進黨還大力護航,這次台灣當局看似冷處理。「行政院長」卓榮泰的回應是「不要擔心」、「相信你自己可以解決」;主管兩岸事務的邱垂正回應立委質詢,如何「保護」沈伯洋時,也只是不斷重覆,要台灣民眾展現團結,呼籲北京不要破壞兩岸關係。

 

  相較於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的「地位」似乎更「獨」、更高,他是民進黨提名的不分區立委第一名,輿論大多解讀為賴清德的第一愛將。依照賴清德的個性,肯定把對岸的舉動大肆批評一番,甚至可能找嫁到台灣的大陸新娘出氣,實施另一輪不人道制裁。但賴清德卻低調地把球踢給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韓國瑜,要韓國瑜動員立委聲援。明眼人都可看出,綠營已把沈伯洋當成棄子。

 

  與其說賴清德不挺,不如說是政治現實和他無能為力。沈伯洋曾只是一名補習班教師,從美國留學返台迅速成為民進黨座上賓,並獲得不分區立委排第一的提名。島內傳媒陸續揭穿,他近年收受美國巨額金錢資助,等於成為美國政府在台代言人。綠營政治人物更點出,他是拜登執政時民主黨安插在台灣政壇的傀儡,但現在已是特朗普時代,賴清德如大張旗鼓保護拜登時期的遺物,恐怕在中美之間變得裏外不是人。在藍營支持者眼中,沈伯洋更是拿了美國人錢的漢奸,名乎其實的賣台第一人。

 

1118姚超文稿件

輿論質疑賴清德未有全力保護第一愛將沈伯洋

 

  沈伯洋當然表現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樣子,並且前往德國國會出席聽證會,向外界證明大陸的「紅色通緝令」對他沒有作用。再加上國際刑警組織表示不會引渡政治犯,讓人以為通緝形同虛設。

 

  其實沈伯洋能自由進出德國,一則是大陸並未和德國簽訂引渡條約,再者是中德雖然有司法互助條約,但僅限於已被判刑的通緝人士,他其實是看出法律上的空窗期,抓緊時間來演戲。目前與北京簽署並已生效的引渡條約國家有47個,涵蓋亞洲、歐洲、非洲、美洲等多個地區,他只要前往甚至過境這些國家,都有可能被捕送往大陸。至於國際刑警「紅色通緝令」不包含政治犯的規定,筆者相信既然央視開了頭播出特別報道,肯定不會雷聲大雨點小,負責的重慶公安應有對策,例如掌握沈伯洋其他刑事犯罪證據,以刑事而非政治理由進行引渡。而且,在眾多台獨頑固分子中,為甚麼先挑沈伯洋?理由就是抓他不但師出有名,而且肯定最有把握。

 

  就算沈伯洋不去這47個和北京簽訂引渡條約的國家,大陸也和84國締結司法協助領域條約。有法律專家根據過往案例分析,如果這些國家和北京關係良好,可以在沈伯洋過境或入境檢查護照時,以各種理由拘留並遣送到大陸。

 

  繼沈伯洋之後,福建省泉州公安局又發布懸賞通告,徵集公開迫害台灣大陸新娘的台獨網紅「八炯」(溫子渝)與「閩南狼」(陳柏源)違法犯罪線索,並且開出新台幣百萬懸賞金。

 

  至於會不會有第四、第五甚至更多台獨人士被立案調查,從近期台獨人士轉趨低調並紛紛神隱來看,相信他們心中會覺得有可能。如果現在出來聲援沈伯洋,正好吸引北京的目光,搞不好成為下個被立案調查的對象。

 

  在北京連番出手後,台灣民意基金會最新民調顯示,44.3%民眾認為台灣應獨立,與2024年12月民調相比,支持台灣獨立比例下滑7.5個百分點,挺獨勢力流失,行動明顯有效。可以預見,北京未來的打壓台獨動作,很可能更進一步升級。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