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特朗普指控BBC(英國廣播公司)的時事節目誹謗他,對其聲譽造成損失,不僅發律師信要求對方道歉並將相關節目下架,而且還發出威脅。特朗普上星期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對隨行記者表示,他要對BBC提出起訴,索償10億至50億美元。由於這個天文數字太令人意外,各路媒體爭相報道,法律專家紛紛評論。英國社會輿論對BBC的批評導致BBC內部「地震」,兩位高層掌舵人迅速辭職。

假如控告BBC誹謗,特朗普能得到10億美元賠償嗎?

張少威
威少看世界

  美國總統特朗普指控BBC(英國廣播公司)的時事節目誹謗他,對其聲譽造成損失,不僅發律師信要求對方道歉並將相關節目下架,而且還發出威脅。特朗普上星期在空軍一號專機上,對隨行記者表示,他要對BBC提出起訴,索償10億至50億美元。由於這個天文數字太令人意外,各路媒體爭相報道,法律專家紛紛評論。英國社會輿論對BBC的批評導致BBC內部「地震」,兩位高層掌舵人迅速辭職。

 

違反操守,BBC偏離客觀中立

 

  整個事件的起因是,在去年美國總統大選投票日前夕,BBC在其收視率較高的節目《廣角鏡(Panorama)》中播放時事紀錄片,名為「特朗普能二次當選嗎?(Trump: A Second Chance?)」,片中針對性地剪輯了特朗普2021年1月6日在造勢大會上對其支持者發表的講話,與原始錄像有很大出入,給觀眾留下的印象是,特朗普當時呼籲他的支持者前往國會山,拼命也要阻止國會確認拜登在總統大選中獲勝。

 

假如控告BBC誹謗,特朗普能得到10億美元賠償嗎?

2021年1月6日,一些激進的特朗普支持者不滿大選結果,強行衝入國會大樓。(AP)

 

  當時特朗普及其支持者拒絕承認2020年的大選結果,指控拜登和民主黨人造假舞弊、操控選舉。一些激進的特朗普支持者那天在造勢大會結束後,遊行到國會,強行衝入國會大樓,與國會的安保人員和華盛頓市警察發生衝突並造成傷亡,這就是著名的「1月6日國會山事件」。美國國會後來對事件展開聆訊,民主黨控制的國會眾議院針對特朗普「煽動暴亂」的言行對他提出彈劾議案,但該議案未能在參議院獲得通過。

 

  受辱的特朗普一直耿耿於懷,而英國報章《電訊報(The Telegraph)》本月3日發表的一份BBC內部文件為特朗普提供了證據,讓他有理由指控BBC有意誤導觀眾,對他進行了誹謗。披露文件的「吹哨人」是BBC的一位顧問,負責保證節目的專業水準與合規。《電訊報》在官網上將特朗普講話的原始錄像與《廣角鏡》節目播出的片段並列擺放,進行對比,以便讓人清楚了解BBC怎樣誤導了觀眾(https://www.telegraph.co.uk/news/2025/11/03/bbc-report-reveals-bias-donald-trump/)。這一披露重新點燃了特朗普心中的怒火,他向BBC發律師信,要求對方公開道歉、下架相關視頻,並作出賠償。

 

假如控告BBC誹謗,特朗普能得到10億美元賠償嗎?

就特朗普2021年1月6日在造勢大會對支持者發表的講話,BBC播出片段與原始錄像有很大出入。(AP)

 

  BBC是英國公營廣播機構,一向對外強調,其報道新聞的原則是客觀中立、不偏不倚(impartiality)。10年前,在我任教的浸會大學傳理學院曾有一場研討會,主講嘉賓來自BBC新聞學院,主題就是如何做到客觀中立、不偏不倚。如今,BBC按照編輯的政治立場來剪輯特朗普講話釀成醜聞,難免讓人懷疑BBC內部是否有人為支持某種政治立場或理念而放棄了基本原則。近日另有消息傳出,BBC在報道加沙衝突中也有嚴重的偏頗(bias),未能做到不偏不倚。英國輿論認為,BBC內部存在系統性的政治偏向。受特定意識形態的影響,其新聞報道已偏離了客觀中立的起碼要求。

 

道歉但不賠錢,BBC聲譽受損

 

  BBC日前就《廣角鏡》篡改特朗普講話一事公開道歉,並將節目從旗下各媒體平台下架,但沒有理會特朗普有關經濟賠償的要求。根據BBC官網上的信息,BBC發表的聲明說:「我們承認,我們的剪輯無意中造成了一種印象,即我們播放的是演講的連續片段,而非來自演講中不同部分的節選,這造成了特朗普總統直接呼籲採取暴力行動的錯誤印象。」

 

  這份聲明既不誠懇,更欠悔意,自然招來輿論批評。在公眾壓力之下,BBC總裁蒂姆.戴維(Tim Davie)和新聞主管黛博拉.特內斯(Deborah Turness)先後辭職。但這難以挽回BBC遭受的聲譽損失,因為公信力是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重塑受眾的信心需要很長時間。其實BBC的問題比較複雜,一方面它有值得驕傲的歷史,也有獨特的公司文化,其新聞記者和編輯,在入職後都必須經過專業培訓,包括如何做到客觀中立,如何確定各項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另一方面,與在任何大機構工作一樣,他們也會受到身邊同事特別是前輩的影響,在自我定位和文化認同上會逐漸融入「BBC大家庭」,導致大家政治立場較為接近。正因如此,經過刻意剪輯、違反真實性原則的紀錄片才有可能通過多層審查,顯然不是僅在某一個環節出了差錯。所以,要挽回公眾的信任,更換高管並不足夠,恐怕整個公司都要進行調整,以擺脫某種政治傾向的影響或束縛。

 

假如控告BBC誹謗,特朗普能得到10億美元賠償嗎?

在公眾壓力下,BBC總裁蒂姆.戴維(圖)與新聞主管黛博拉.特內斯先後辭職。(AP)

 

特朗普開口報大數,虛張聲勢 

 

  至於特朗普的威脅,英國輿論似乎覺得不必太過擔心,因為特朗普向來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做事永遠要高調,只為引起公眾注意,讓人覺得他最厲害。但實際上他打官司成功的機會並不大,到目前為止已有幾次先例。

 

  特朗普今年上任後,開始報復性起訴知名新聞機構,最高調的一次是起訴《紐約時報》誹謗他、損害他的聲譽、充當民主黨的工具,要求對方賠償他的經濟損失150億美元。這宗訴訟於9月16日在佛羅里達的聯邦法院提出,3天後,該法院法官梅銳戴(Steven Merryday)裁定,原告的起訴書過於冗長,觀點不清晰,不符合聯邦民事訴訟規則第8條a款的規定。這位法官在判詞中指出,長達85頁的起訴書總共提出兩項毀譽指控,到第80頁才見到第一項指控,第二項指控出現在第83頁。即使按對第8條a款最寬容的解讀,這份起訴書也不合格。他讓特朗普的律師拿回去修改,28天內重新提交,明確要求長度不得超過40頁。看了法官的判詞,簡直無法想象特朗普究竟請了甚麼水平的律師。

 

假如控告BBC誹謗,特朗普能得到10億美元賠償嗎?

特朗普今年上任後,不只一次起訴知名新聞機構。(AP)

 

  10月16日,特朗普的律師按法官的要求,重寫了一份40頁的起訴書,幫他再次起訴《紐約時報》及其多位調查記者,以及出版了該報記者著作的企鵝蘭登書屋(美國著名出版社),而且還要求法官判《紐約時報》支付高額懲罰性賠償金(punitive damages)。目前尚不清楚這宗名譽損失案下一步的審理安排,法律專家預計,最早可能在明年年中開庭。

 

  在此之前,由於《華爾街日報》發表了有關特朗普與臭名昭著的性罪犯愛潑斯坦關係密切的報道,特朗普已經於7月18日在邁阿密的聯邦法院控告《華爾街日報》誹謗他,要求對方公開道歉,並且賠償他100億美元。這宗官司還未有結果,他又起訴了《紐約時報》,而且開出的賠償金價碼提高了五成。

 

  這次對BBC的起訴尚未正式進入法律程序,但他索要的賠償金額已經超出BBC一年得到的政府補貼(牌照費)。英國法律專家說,BBC可以不理特朗普的律師,因為這場官司特朗普很難打贏。一是BBC的《廣角鏡》只在英國電視上播出,沒有在美國播出,特朗普一方難以提供證據,說明這集節目在美國對特朗普造成的聲譽損失具體有多大。若缺少這方面的確鑿證據,美國法院難以裁定特朗普一方有足夠的理由要求BBC作出巨額賠償。

 

假如控告BBC誹謗,特朗普能得到10億美元賠償嗎?

特朗普索要的賠償金額,超出BBC一年得到的政府補貼。(AP)

 

  還有法律專業人士從特朗普的性格來分析,認為BBC一方只需按規矩應訴,出庭時要求特朗普提供他的個人財務資料,以證明多年來他的個人聲譽對其經濟收入產生了多大影響,特朗普一方可能就當庭立場軟下來,因為特朗普最忌諱公布個人財務狀況。在歷任美國總統中,他是唯一拒絕公開個人財產和納稅記錄的人,所以他不太可能為了打這場官司而讓多年來的努力付諸東流,更何況他並不能確定法官一定會判他贏,而且即使他最終贏了官司,能獲得多少賠償也很難估計。所以,他可能到那時候就放棄了,反正BBC污衊他的事已經公之於眾,在輿論戰他已經贏了。有英國律師說,BBC和英國民眾不應被特朗普的威脅嚇住,即使他起訴BBC,天也不會塌下來。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