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回來

香港推動低碳經濟與ESG 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香港推動低碳經濟與ESG 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Ada Chow
智叻生活

  香港作為全球金融中心及貿易樞紐,面臨著獨特的環境與社會挑戰。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明顯,香港政府與商界漸漸認識到,推動低碳經濟、實施環境、社會和治理(ESG)實踐,以及建設智慧城市,已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策略。這些措施不僅有助於可持續發展,還能為經濟增長注入新的活力。

 

香港推動低碳經濟與ESG 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市民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日益加深。根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調查,近三分之二的受訪者認為氣候變化是全球緊急事件。隨著熱浪、乾旱及暴雨等極端天氣現象愈發頻繁,人們對其威脅的感受越來越明顯。此外,疫情讓公眾意識到人類健康與氣候變化之間的密切關聯,未來的經濟發展必須遵循可持續原則,以確保社會長期受益。

 

  為應對氣候變化,全球需協同努力,減少碳排放尤為重要。各國已訂立2030年前碳達峰及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香港特區政府亦發布《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設定2035年前碳排放減半、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計劃。

 

  實現碳中和需全面綠色轉型,包括推動低碳能源及綠色技術的發展。在香港,企業的ESG表現越來越受到投資者和消費者的重視。據統計,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對於企業在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及治理結構的透明度表示擔憂。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積極關注自身的ESG表現,以提升品牌形象和市場競爭力。

 

香港推動低碳經濟與ESG 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創會會長胡伯杰先生: 「為了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碳中和必須不再僅僅停留於理念和口號,而是要成為具體行動。面對嚴峻的氣候變化挑戰,我們必須積極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改善能源效率,並促進綠色技術的應用。這不僅是對環境的責任,也是保障未來世代的基本要求。

 

  他指出,政府、企業及社會各界應攜手合作,制定實際的行動計劃,推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共同為創建可持續、繁榮的地球而努力。面對迫在眉睫的行動需求,胡先生呼籲大家利用科技創新、區域協作及綠色經濟的機會,攜手邁向碳中和。

 

  他亦指出,大灣區碳中和協會將透過提供低碳技術、人才培訓、學術交流、項目研發和綠色金融等服務,促進社會各界在減碳排放及實現碳中和方面的合作,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的綠色經濟發展和社會低碳轉型。胡先生對協會未來的工作方向充滿信心,期待其取得豐碩成果。」

 

  企業在履行社會責任方面的良好表現有助於增強其社會資本。企業在參與社區項目、環保活動時,不僅提高了社會信任,還促進了與消費者和投資者的聯繫。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提高企業自身的收益,還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

 

  隨著可持續投資的增加,許多投資者已經將ESG考量納入投資決策過程中。根據香港金融管理局的資料,自2019年以來,以ESG為基礎的投資額顯著增加。企業越注重其ESG表現,越能夠吸引到長期投資,這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經濟的穩定發展。

 

  香港致力於成為智能城市,這需要強大的數字基礎設施支持。智能城市的發展還關注於公共服務的提升。通過數字化手段,政府可以提高公共交通、環境監測和城市管理的效率。這不僅改善了市民的生活質量,還有助於提升城市的整體吸引力,有利於吸引投資和人才。

 

  雲端與流動運算專業人士協會委員陳學良表示:「採用數據驅動的策略使政府能夠將政策制定與市民需求緊密結合。透過利用大數據分析,政府能夠準確預測經濟動態,優化資源分配,這不僅提升了公共管理的效率,還促進了整體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香港的可持續發展需政府與私營部門緊密合作,推動綠色技術與服務。社區參與與市民意見對政策制定至關重要,確保可持續性。

 

  ESG Academy的培訓總監邵志堯博士指出,儘管香港在低碳、ESG及智能城市的發展上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面臨不少挑戰。包括資源有限與高成本,使得可持續項目的推進受到限制。此外,如何平衡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也是政府需要持續思考的問題。

 

  香港在低碳、ESG和智能城市的發展中尋求可持續性平衡,解決當前環境問題並為經濟增長創造新機遇。在政策引導、企業創新和社會參與下,香港有望建立一個更加可持續和繁榮的城市環境,展現對全球環境負責任的承諾。

香港推動低碳經濟與ESG 智慧城市建設可持續發展新格局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