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留意日圓和日債
當全世界市場的注意力都放在AI行業的估值和美國聯儲局利率政策的時候,日圓匯率和日本超長期國債市場遭到了拋售。自11月起,日本30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路走高,於11月20日上升至3.34%,達歷史最高水平。同時,在40年期國債拍賣場上,機構投資者缺乏興趣,投標倍數創近期新低,衝擊了整個超長期(一般認為10年期以上)國債市場。
造成這種情況的第一個原因,是供需出現結構性失衡。日本央行持續縮減國債購買,過去二十幾年日本政府債券(JGB)市場最大的買家消失了,而市場上其他買家(如保險公司、年金基金)認為超長國債收益與通脹風險不匹配,他們以腳投票,缺席了國債拍賣場。
日本最新通脹為3%,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更連續50個月按年上升。美國最新通脹為2.7%,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4.07%,而日本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僅為1.78%。日本央行長期對市場價格的干擾(被稱為收益率曲線控制,YCC),已經嚴重干擾到資金成本的價格訊號,國債市場的定價缺乏可信度。

日圓及日本超長期國債遭拋售 (Shutterstock)
媒體報道,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即將公布龐大的經濟方案,政府需要追加預算作為該方案資金來源,其金額比前任首相在一年前支出計劃中承諾的規模高出約27%,凸顯了她無視已經非常龐大的財政赤字。該方案將包含來自一般帳戶中的17.7萬億日圓(約1120億美元)支出,超出前任在去年公布的13.9萬億日圓。新增債券發行量勢必大幅加碼,這是壓在駱駝身上的最後一根稻草。
日本央行叫停加息,加上聯儲局減息步伐放緩,令兩國間的息差居高不下。高市對經濟增長和財政刺激的執念,讓資金相信日圓的基本面將進一步惡化,日圓沽空盤捲土重來,日圓兌美元匯率一度逼向158,在日本央行的口頭干預下才穩住陣腳,但仍創出1986年以來的第三貶值高峰,日本股市隨之轉弱。
無論日本財政赤字問題還是央行製造利率扭曲問題,都是老問題,不至於對市場構成shock,觸發恐慌性拋售。不過首相高市在財政端點火,央行行長植田在貨幣端點火,加上地緣政治上的高度不確定性,日本的市場風險短期來看在上升。這些問題應該尚不至於令日本經濟翻車,畢竟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主動權掌握在決策者手上。
中期來看,日本經濟的復甦仍在進行中,美日聯合重建產業鏈也會加速,加上美國軍工訂單逐步增加,日本工業可能有一個機會。匯率對於日本製造業極其重要,既然這次日圓貶破157,美國財政部也沒有出聲,高市內閣和日本央行都會樂見其成。
本文純屬個人觀點,不代表所在機構的官方立場和預測,亦非投資建議或勸誘。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