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厘息的派息ETF
上日提到,基金界一向有「兩條路線」之爭,即是主動式管理基金與追蹤指數的被動式管理基金之爭。
我認為,從投資者的角度,不管黑貓白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理論上,前者的收費比後者貴,但如果真的跑贏指數,這些費用也是值得付出的,但問題是如何挑選一些長期跑贏大市的基金而已。如果找不到,又或不想找,那麼,ETFs也是另一個選擇。
不過,繼續談月月派息的ETFs之前,我想補充一下,主動選股和降低收費都是基金市場的大趨勢。因此,近年就有所謂的主動型ETFs。
人稱女股神的Catherine Wood就身體力行,她旗下方舟投資的幾隻ETFs(不是全部),都屬於主動型ETFs,即是收費像普遍ETFs般低,但選股方面就不會跟隨某個指數。我形容,這其實是變相將主動管理的基金,降低收費而已,但就美其名為主動型ETFs。
回說月月派息的ETFs。在港股市場買到的月月派息ETFs,主要是傳統的被動式管理基金,因為它們都是追蹤某指數的。但最特別是,這些ETFs不是每半年派息,或每季派息,而是月月派息,明顯是想籠絡退休人士的心,希望做到每月出糧的效果(背後就是想擴大市場)。

月月派息的ETFs近兩三年才推出,能否做到長期穩定派息仍是未知之數。(Shutterstock)
但大家要留意,這些月月派息的ETFs,都是近兩三年才推出,歷史真的很短,它們能否做到長期穩定派息仍是未知之數。
在港股市場中,交投較活躍的月月派息ETFs,主要有三隻,有兩隻是恒生投資發行的,一隻是恒生高息股ETF,主要追蹤恒生高息股30指數,編號3466;另一隻是恒生摩根美國股票入息ETF,但這隻是ETFs中的ETF,因為它是透過投資於JP Morgan ETFs(Ireland)ICAV-美國股票高入息主動型UCITS ETF來提供收益和長期資本增長,編號3476。
另一隻是由Global X發行的國指備兌ETF,它是目前市場成交最活躍的月月派息ETF,編號3416,主要追蹤恒生中國企業指數。這隻ETF的息率很誇張,以過去4個月的派息0.14元計,息率高達16厘(昨日收市價10.61元)。
不過,在大家興奮之前,我要先指出幾點,這隻ETF是2024年2月底才推出的,歷史真的很短。過去兩年,中資股回復升勢,投資者當然是「財息兼收」,但其實,該ETF也不是升了很多,因為以發行價10元計,帳面只升了不足一成。
另一方面,這類ETFs的派息也不是保證的。事實上,該ETF上市後的派息一直都是每月0.15元,但由今年9月起就減為每月0.14元。
還有一點很重要,這類月月派息的ETFs其實和主動型月月派息的基金一樣,大部分基金經理都不能靠持有的股票收到6厘以上的股息,更何況是16厘?
因此,基金經理也要靠一些衍生工具來增加收入,最普遍就是發行備兌認股證(Covered Warrants),因為他們手上持有指數中的實物成分股,基金經理可以透過發行這些認股證(即是沽出認購期權)去賺取期權金,然後當成利息派給單位持有人。
說到這裏,大家應該明白,這類月月派息的ETFs,其實和我之前所談過的月月派息基金,在操作上分別不大,主要分別就是這些ETFs都在港交所掛牌,投資買賣方便。但要留意,這些ETFs的成交,除了個別交投比較活躍之外,有些是很淡靜的。
這類ETFs的另一個優勢就是收費較便宜,長線的回報或許優於傳統的派息基金,但當然,這仍要看哪一隻派息基金,個別優質的派息基金,長線表現絕不遜於ETFs。







Comment
暫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