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5/2025

資深台灣藝術家李光裕、霍剛兩大個展 —— 專訪策展人郭東杰:「藝術家的終點應是沒有國界」

  • 收藏文章
Text: Ida Photo: Nelson(訪問攝影)、受訪者提供(展覽照片)

雖然朱銘的雕塑被收起,近來卻在香港看到頗多台灣藝術家作品,不單在畫廊,在拍賣預覽、藝術博覽,甚至本地大型展覽空間,都有台灣作品的蹤影。著名策展人郭東杰,今季分別為亞洲協會香港中心及中環Peak Salon策劃了「李光裕—雕塑虛空」及「霍剛:走進香港」兩個台灣資深藝術家的個展。

 

 

東西文化遇上台灣藝術

 

  「李光裕—雕塑虛空」讓李光裕的雕塑作品結合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鬧市綠洲的戶外空間,給觀眾感受作品的詩意與幽默。

 

  台灣著名雕塑家朱銘、楊英風、黃土水,總帶著某種一脈相承的自然氣息。郭東杰表示,李光裕的作品有別於上述三位前輩,「看李光裕的作品,會發現他的主題或精神內核是東方文人傳統為主,但是表現形式有很強立體主義的結構和超現實主義的想像力。他既有中國文化的傳統底蘊,同時因為他留學西班牙,所以藝術語言有很強烈的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的元素。」

 

李光裕

 

李光裕,《鳳凰來儀》

 

  同樣來自台灣亦曾在歐洲發展的畫家霍剛,以西方抽象藝術結合東方金石文化,創作出充滿童趣和生命力的作品。為霍剛在香港中環的甲級商廈的私人空間設展,郭東杰說:「策劃這個展覽,我特別強調霍江老師的作品,和香港的建築、室內設計、美學的契合。在這個展覽裏大家可以看到,當藝術品進入家居,在你的客廳、飯廳、書房、音樂室、會議室,會產生怎樣的作用,怎樣提升你的生活的感受和生活的美學。」是一次藝術與日常的協奏曲。

 

霍剛

 

郭東杰

 

誰家藝術走出去?

 

  除了李光裕和霍剛,近日我們在香港確看到不少台灣藝術。有評論指,台灣藝術走出去是近年的一個潮流。根據郭東杰的觀察:「台灣畫廊在今年Art Basel Hong Kong、Art Central的確比較有組織有系統地曝光。這也和台灣的畫廊生態比較完整,歷史較久有關。它們組織嚴密,經營好,系統化。在亞洲或兩岸三地的華人藝術生態中,台灣畫廊的成熟程度,確實值得參考和學習。」

 

  不過他認為,走出去不獨是台灣藝術界的潮流,而是全球趨勢:「只要藝術家夠優秀,只要創作能夠引起普世共鳴,走出去都是一個必然的趨勢,因為這是全球化的現代文明的一個基調。」

 

李光裕,《寶瓶》

 

李光裕,《空行》

 

李光裕,《花供》

 

  那麼,這股全球化浪潮影響的,只是藝術家?還是Dealer、藏家、策展機構都是其中一分子?

 

  郭東杰認為:「無論是藝術家、Dealer、藏家、機構平台,走出去都是必然的趨勢。因為21世紀是一個高度全球化的時代,最新穎的概念、最尖端的想法,都不是來自單一的靈感來源,而是來自跨界的共振共鳴。」

 

好的藝術,和不同時地產生對話

 

  他以李光裕的作品為例:「李光裕老師的作品,在語言和精神內容都傳遞著一種普世價值,包括中華文明的藝術傳統和恆久的審美概念,以及來自於西班牙為基礎的現代主義的語言,所以在香港在亞洲協會香港中心這個盛載了香港歷史的當代建築展出,是非常合適。」

 

 

霍剛與郭東杰

 

「霍剛:走進香港」展覽現場

 

  他相信,無論是台灣、香港,或是內地,好的作品都能走向世界,「藝術家有他的出生地,有他的家鄉,但他的終點應該是沒有國界的,也就是說起點有起源,但終點應該是跨越地域、文化,甚至跨越語言,有著跨越障礙的一種藝術上的共鳴共振。」

 

「李光裕—雕塑虛空」展覽

日期:即日至2025年12月14日

地點:金鐘亞洲協會香港中心

門票:免費參觀

詳情按此

 

「霍剛:走進香港」展覽

日期:即日至2025年5月30日

地點:中環會德豐大廈九樓Peak Salon

門票:免費參觀,但須預約

詳情及預約:rsvp@peakcollection.com.hk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Screen Sensations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