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衛揭6大生活致癌物,1類食物毒素最強!醫生教你10招預防癌症

世衛揭6大生活致癌物,1類食物毒素最強!醫生教你10招預防癌症

健康解「迷」

  日常生活中不經意會接觸到不同毒物,日積月累在體內儲存,最終致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長期研究指出,許多日常可見的物質已被正式列入「一級致癌物」。有醫生指出6種常見致癌物,其中一種食物隱藏最強毒素。

 

  台灣家醫科醫生李思賢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整理出6種生活中常見的一級致癌物,雖然平日生活上無法完全避免接觸,但從飲食與生活習慣著手,確實能有效降低癌症風險。

 

1. 黃麴毒素:毒性最強天然肝癌致癌物

 

  李思賢指出,黃麴毒素主要來自受潮或變質的花生、粟米與堅果,是目前已知毒性最強的天然肝癌致癌物之一。如需存放應保持乾燥,平日亦避免食用發霉的食物,故此他亦表示自己平時不吃花生,降低接觸致癌物的風險。

 

2. 苯:損害骨髓提高血癌風險

 

  苯常見於香煙煙霧、汽車廢氣、油漆與溶劑中,長期吸入會損害骨髓功能,大幅提高白血病與淋巴癌風險。他建議,平日應遠離吸煙環境與二手煙,亦避免長時間暴露於交通廢氣密集區;使用油漆、溶劑時,應確保空間通風。

 

3. 甲醛:新裝潢隱形殺手

 

  甲醛普遍存在於新裝潢家具、建材、黏著劑與煙品中,長期吸入恐導致鼻咽癌與白血病。現代人因居住空間密閉,曝風險更高。他建議,裝潢後務必保持室內通風數周,且選購標示低甲醛的綠色建材產品,屋內亦可放置空氣清淨機輔助淨化室內空氣。

 

4. 多環芳香烴:烤肉焦黑部位藏危機

 

  這類致癌物常來自焦黑的烤肉、煙燻食品與交通廢氣,與肺癌、皮膚癌有密切關聯。李思賢特別提醒,高温烹調產生的致癌物質不容忽視。他建議,減少食用煙燻、燒烤類食品,烹調時亦避免過度高溫而燒焦食材,烤肉時若出現焦黑部位應立即丟棄。

 

5. 乙醛:酒精代謝產物的致癌風險

 

  乙醛由酒精代謝與香煙煙霧產生,與口腔癌、食道癌高度相關。特別是「臉紅體質」族群,因乙醛代謝效率較慢,酒後更易累積致癌物。他建議,大眾應節制飲酒,避免暴飲,尤其是易臉紅體質者應特別注意酒精攝取;吸煙者建議戒煙,避免雙重致癌風險。

 

6. 丙烯醯胺:高溫烹調的隱形危機

 

  丙烯醯胺多出現在炸薯條、餅乾、咖啡與烤麵包中,經高溫油炸、烘焙過程產生,與腎癌與子宮內膜癌風險有關。他建議,減少攝取焦脆的油炸、烘焙食品,改採低溫烹調方式,如蒸、煮、滷;避免食用過度烘烤的麵包與餅乾。

 

  李思賢強調,這些致癌物質雖然看不見、摸不著,卻實際存在於生活每一處。他鼓勵大眾可以透過日常小習慣的累積,逐步建立防癌生活模式,例如從今天起少吃一次焦黑的烤肉、少喝一杯酒等。

 

6類常見環境致癌物

 

  台灣家醫科醫生李唐越曾指出,環境荷爾蒙可以透過空氣、水、食物及皮膚接觸等途徑進入與累積在人體內,進而危害健康。生活中常見環境致癌物有以下6類,應盡量避免。

 

1. 溴化阻燃劑(BFRs):家具、衣物防火塗料恐影響發育

 

  溴化阻燃劑(BFRs)廣泛用於床墊、沙發、窗簾及電子產品外殼,以提高防火性能。李唐越表示,BFRs中的「多溴二苯醚」具有高脂溶性,化學結構類似甲狀腺素,可能干擾胎兒及青少年成長。環保署毒管處過去公告指出,此類物質不易分解,長期接觸恐導致內分泌失調。

 

2. 全氟/多氟烷基物質(PFAs):不沾鍋、食品包裝藏危機

 

  PFAs因防水、防油特性,常見於不沾鍋(如鐵氟龍塗層)、烤箱紙、爆米花袋及速食包裝。李唐越警告,PFAs半衰期長達4至5年,易在人體累積,且研究顯示可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可能影響免疫系統。美國環保署(EPA)已將部分PFAs列為「可能致癌物」,建議民眾避免高溫烹調不沾鍋,減少使用一次性防水包裝。

 

3. 羥基苯甲酸酯(Paraben):化妝品、食品防腐劑恐擾亂激素

 

  Paraben是常見的防腐劑,用於化妝品、保養品及加工食品。李唐越解釋,此物質可能模仿雌激素作用,過量接觸恐增加乳腺癌風險。歐盟已限制部分Paraben用於兒童尿布,建議消費者選購時留意成分標示,優先選擇「Paraben-free」產品。

 

4. 雙酚A(BPA):罐頭、收據熱感紙是主要來源

 

  BPA多用於罐頭內襯、塑膠容器及超商收據熱感紙。李唐越指出,BPA會模仿雌激素,可能導致兒童性早熟、成人不孕。衛福部已禁止嬰幼兒奶瓶使用BPA,建議民眾避免加熱塑膠餐具,並減少觸摸熱感紙後直接取食。

 

5. 塑化劑(Phthalates):PVC製品緩釋毒素,飄散空氣中

 

  塑化劑賦予塑膠柔軟性,常見於PVC地板、雨衣、玩具及香水。李唐越強調,塑化劑未與塑膠牢固結合,會逐漸釋放到空氣中,經呼吸或皮膚吸收,可能影響男性生殖功能。研究顯示,孕婦暴露於高濃度塑化劑環境,恐導致胎兒生殖器發育異常。

 

6. 戴奧辛(Dioxin):燃燒廢塑膠產生,列「人類一級致癌物」

 

  戴奧辛主要來自垃圾焚燒、工業排放,會附著於空氣微粒或沉積於土壤、水源。李唐越警告,戴奧辛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列為一級致癌物,長期暴露可能損害免疫、神經系統,並導致畸胎。建議民眾遠離露天燃燒廢棄物,食用肉類、魚類時去除脂肪(戴奧辛易累積於動物脂肪)。

 

長期接觸恐增致癌危機

 

  這些生活環境中的毒素會透過經常接觸或吸入,累積在體內且不容易被排除,長期會誘發癌症。李唐越續指,這些環境荷爾蒙只需要極少量就能夠影響身體功能。它們能夠偽裝成女性體內的雌激素,產生致癌性代謝物。以下綜合一些可能誘發的隱患,包括男女頭號癌症殺手:

 

● 女性:乳癌、子宮內膜異常增生

● 男性:前列腺癌、睪丸癌、不正常性發育、降低生殖力、腦下垂體及甲狀腺功能異常等

● 其他:大腦神經內分泌障礙、脂肪肝、甲狀腺功能不全、脂肪堆積、代謝紊亂

 

10招遠離環境致癌物

 

  如何避免生活中的環境荷爾蒙?李唐越建議,從日常用品和食物入手減少攝入環境荷爾蒙,當中包括一些使用習慣和飲食器皿,例如不少人會習慣直接不洗穿上新衣,或是貪方便快捷經常吃外賣或加工食品,營養不均衡之餘,亦會導致肥胖,從而增加患上癌症的機會。

 

1. 使用玻璃產品代替塑料製品

2. 不要用塑膠製品裝熱食或微波 

3. 若非用不可,選擇1、2或5標籤的塑膠製品

4. 減少罐頭食品和加工品

5. 補充維他命A、B、C、E、GSH穀胱甘肽

6. 多喝水,多吃綠葉蔬菜、十字花科

7. 少吃肥肉或在做飯時把油脂瀝乾

8. 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9. 勤洗手、減少皮膚接觸

10. 慎選塗抹擦洗的產品,新衣服過水再穿

 

Add a comment ...Add a comment ...

Comment

暫無回應

最新
人氣
etnet TV
財經新聞
評論
專題透視
生活
DIVA
健康好人生
香港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