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08/2025
《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大雄筆下的塗鴉,是對多啦A夢的愛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荒謬主義作家及TEDx講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藝術理論及哲學系研究碩士,曾在倫敦Tate Modern及亞洲各地藝術展覽展出多媒體(雕塑、裝置、表演及攝影)作品,創作主題圍繞於孤獨與存在的命題。近期散文、小說及詩詞作品散見於「*CUP」、「虛詞」及「好集慣」等文學平台。
Instagram:@cyrus_lamprecht夢囈之上
隔週四更新
總是認為《多啦A夢》的大長篇電影就如《戇豆先生》一般,還是短篇故事的節奏比較適合情節的推進。除了小時候會一直重溫早期的《大雄的恐龍》、《大雄的魔界大冒險》及《大雄與銀河超特急列車》以外,直到最近才被剛上映的《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的題材和好評所吸引。
電影以畫中世界的冒險為主題,大雄與多啦A夢等人在十三世紀的歐洲,嘗試拯救即將滅亡的雅托利亞公國。劇情的敘事方式完整地呈現了「契訶夫之槍」的概念,每一個角色和道具的出現,都在之後的情節中發揮重要作用,細膩地塑造了角色的技能及心理轉變,所有曾經在稍早出現的元素,都有著推進劇情的功能。
劇情主要講述正邪之間的對決,但在其中亦探討一件作品的藝術性——拯救了整個國家的是大雄憑著記憶所畫下、擁有笨拙形象的多啦A夢。即使大雄的畫作被專家批評為「中世紀的塗鴉」,但是大雄的爸爸卻無法同意這樣的看法:「就連多啦A夢也感到失望,但是爸爸忽然笑起來。『啊哈哈,他們真沒眼光。』『咦?』大雄坐起來,聽爸爸說話。『這是一幅好畫啊。你確實能感覺到,作畫的人全心全意地畫出他喜歡的東西。』大雄臉上露出燦爛的笑容,抓起鉛筆,繼續畫爸爸。」一件好的藝術品,需要結合技術上的磨練,並赤裸地呈現創作者的內心。如果一件藝術作品是成功的,從來就不需要藝術家來去解釋一切,因為作品本身就可以讓觀賞者感受到其中的意義。
藝術作品永遠需要以真實的情緒作為根基,人們可以輕易分辨一個故事是否真實。大人會被小孩繪畫的作品所感動,是因為孩子把內心所想無遺地描繪了出來:「大雄馬上理解了笨拙多啦A夢那笨拙的話。不知道是因為大雄太喜歡多啦A夢,還是因為這是大雄筆下的繪畫世界。可以肯定的是,這裏充滿了他對多啦A夢的愛。」現今的科技和技術已經逐漸趨於細緻,我們所需要的是一些赤裸、狂妄和脆弱的情緒——只是美麗的東西已經太多了。
《電影多啦A夢: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
上映日期:2025年7月24日
參考文獻
吳輝(譯)(2025)。《小說 電影 多啦A夢 大雄之繪畫世界物語》(頁179、200)(原作者:伊藤公志)。香港:正文社出版。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派兩艘核潛艇靠近俄邊界,你認為會否拖慢俄烏停火進程?►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