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1/2015
郊野公園露了政府的底
有關現行郊野公園是否應修改用途,改公園為住屋,已經討論了一段時間。但似乎打從第一日開始,政府挑起這場郊野公園保衞戰,公關策略出錯、邏輯有誤、處處布下陷阱,令到反對的更反對、原本舉棋不定的,亦加入反對行列。
當局及有關團體,在郊野公園更改用途議題上不斷升溫造勢;先有官員不斷發言、繼而來個人口報告,預示未來一段時間人口會升至九百多萬或以上,製造土地需求急升的既定事實。而不久前,前特首的團結基金亦加入發功,說穿了,就是為更大規模的開闢土地提供理據。
如果現時的高樓價,是長期供不應求,供應失衡的結果,這固然可被用作為是要向郊野公園開刀的理據。但作為一場極具爭議的討論,理據之餘,還要有更客觀及廣泛數據去支持。本港土地約有四成郊野公園用地,如果全數被刻意界定為閒置地的話,那麼新界豈不是有更多非郊野公園休憩用途的閒置地?再者,政府從來沒有一個詳盡統計,在潛在住屋需求及潛在土地供應之間,量化計算出一個土地供應缺口以支持更改郊野公園用途,就硬要市民要理解及接納,陷阱重重。
轉載自: 晴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特朗普宣布向全部海外製作電影徵收100%關稅,指可重振美國電影業,你認為措施能否起到幫助?►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