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02/07/2025

港產智能讀唇器、隱藏式助聽智能手環及智能字幕眼鏡,科技讓聽障人士遠離孤獨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鄧淑明

    鄧淑明

    鄧淑明博士,榮譽勳章,太平紳士,香港大學計算與數據科學學院及社會科學學院地理系客席教授,香港土生土長培育的資訊科技界企業家。鄧博士於九十年代創辦 Esri中國(香港)有限公司,專門推廣地理資訊系統(GIS)軟件和提供相關解決方案。鄧博士也是智慧城市聯盟創辦人及榮譽主席。除了GIS本業,鄧博士對ICT行業、電子健康、環境保育、初創企業及智慧城市等經常提出建議,並積極參與多個政府及民間組織,致力促進香港科技及社會事務發展。

     

    鄧博士的卓越成就和貢獻廣受認同,並獲多項榮譽,包括:香港大學2009年理學院傑出校友、2006年香港十大傑出青年及香港美國商會2004年「最具影響力女性獎–年度傑出女青」及2001年香港十大傑出數碼青年等。

    智慧城市5.0

  聽障人士因與外界溝通受到限制,往往承受著無形的壓力和孤獨感,長期下來可能會影響心理健康。

 

  有國際研究指出,聽障人士患有精神健康問題的比例,較一般人高出2至3倍。另有本港非牟利機構早前訪問了196位聾人及弱聽人士,發現接近六成患有情緒困擾的受訪者都不願意尋求專業協助,或接受公共精神健康服務,而長者情況更為顯著。

 

  有精神科專科醫生引述文獻表示,聽障長者患上抑鬱症的風險較高,而產生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更高2至5倍。中文大學醫學院聯同新界東醫院聯網曾經研究,以323名60歲以上長者為對象,225人報稱有聽力障礙,當中輕度至中度聽障長者中,26%患有腦退化;嚴重聽障長者中,則有一半患有腦退化。

 

  助聽器可方便聽障人士與人溝通並緩和聽力退化,本應是他們改善生活的利器。然而,現實生活中,願意佩戴助聽器的聽障人士卻不多。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的數據,目前僅17%的聽障人士會經常佩戴助聽器,大部分人不是怕被標籤,便是討厭雜聲蓋過想聽的說話,造成困擾兼頭痛。不過,現今科技已為這些問題帶來突破性的解決方案。

 

  香港城市大學兩位畢業生,於2019年發明了一款隱藏式助聽智能手環,可作為助聽器的替代品。手環具備無線聲音接收器,而結合具聲紋辨識功能的應用程式和降噪等技術。當手環接收到用戶的自定單詞,如他的名字,就會震動,提醒用戶身邊有人正要跟他說話,使他集中意識並留意說話內容,同時備有聲量震動提示功能,聽障人士可從而控制說話聲量,以免出現聲量過大的情況。另有本地初創研發了一副智能字幕眼鏡,運作是透過聲音變成文字的應用程式,把說話以文字呈現在眼鏡的鏡片上。聽障人士只要戴上這款眼鏡,便能即時看到說話內容,有助日常溝通。

 

  早前香港科技大學有兩名學生發明了一款智能讀唇器,聽障人士可以通過裝置接收視覺訊息,毋須再依賴音頻訊息。讀唇器應用人工智能,以相機將人的說話即時串流到一個遠程裝置,可從不同長度序列的短片與文本配對。

 

  根據世衛的統計,全球目前約有4.66億人受聽障困擾,而到了2050年,人數相信會增加至9億,佔全球總人口近一成。現時香港人口急劇老化,預計聽障人士的數目將進一步增加。面對這個挑戰,我們需要持續推動科技研發,打造更多創新方案協助聽障人士與社會連繫。同時,社區也要加強教育及宣傳,讓城市變得包容有愛,讓聽障人士遠離孤獨。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專訪》陸叔:ATMXJ邊隻要買邊兩隻要避,泡泡瑪特點部署► 立即收看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