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16/05/2025

投資美債,靠個信字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凌風

    凌風

    凌風,資深投資專家,超過20年基金和債券推廣經驗,也擅長環球投資市場的分析。

    基金債券攻略

    隔周五更新

  上日提到,美國總統特朗普揮動他的關稅大棒,向全球貿易夥伴徵收超高關稅後,一度令美股、美匯和美債都大跌。

 

  有人形容,特朗普的死穴是美債。無他,特朗普所做的一切,無非是想改善美國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達到他所說的,再次令美國偉大。

 

  但如果,美國「賴以維生」的國債(有赤字就發債,然後債冚債),因為有人拋售或沒有人購買而大跌,要不就是增加利息來吸引買家,要不就是失去這一個財源,這都不是特朗普想見的。因此,每當美債轉弱的時候,特朗普都會放軟口風,以安撫債券市場的情緒。

 

  雖然近期美債已經稍為回穩,但債息持續在高位徘徊,10年期國債的孳息率仍然高企於4.2%左右的水平,這仍然是偏高的水平,對美國政府來說是沉重的負擔。

 

  但從投資者角度,如果可以鎖定10年,每年都有4.5%的息率回報,其實是頗吸引的。

 

  正如上日的文章所說,幾年前當美國暴力加息時,一些投資者就買入10年、20年,甚至30年的美國國債(特朗普曾經提出,發行100年期的零息債券,難以想象怎麼會有人買),作為退休收息的一種「穩健」資產。

 

市場開始質疑美債還是否屬於穩健資產 (Shutterstock)

 

  我記得,當時政府剛推出年金不久,有人以此來和美債比較,認為年金是食息又食本,例如持有30年之後,雖然可以收回本金兼賺了錢(一般來說,15至18年就回本,往後就賺錢),但這時退出,是一個仙都不可以收回來的,只可以透過長命來繼續賺錢(政府年金只保證可取本金的105%)。

 

  但買美債就不同,如果買30年的美債,持有30年之後同樣已經收回本金有餘,而且,期滿之後還可以取回本金,何樂而不為呢?

 

  某程度來說,我是同意這種說法的。不過,大家要明白一點,買美債純粹是投資,要承受投資的風險,而買年金則是買保險,是想對沖長壽的風險,兩者有本質上的分別。

 

  另外,這種說法背後是有一個假設的,那就是,美國政府在債券到期時,必定不會賴債,會如期償還本金。大家或許會問,上次我不是說過,美國的債息(孳息率)在投資學上被喻為無風險利率,這不是說,美國一定不會賴債嗎?

 

  是的,確實是有這麼一回事,但是,過去的業績不等於將來的回報,隨著美國政府的債務愈滾愈大,最新大約已達36萬億美元。

 

  過去,美國政府出現財政赤字,就靠發債去填補。如果財政未能改善,債券到期要還錢的時候,就可以印銀紙去還,而美國印銀紙是不用任何支持的。我們香港發鈔銀行印銀紙,也要用1兌7.8的匯率準備足夠的美元做支持,但美國是不用的,我自己形容,這完全是靠個信字!

 

  但今次特朗普回朝,挑起一連串的貿易戰和經濟戰,如果最終不能改善美國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以至總體債務的話,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前景失去信心,對美債失去信心,其實可以是災難性的。因此,投資者應該如何自處呢?下次再續。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