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05/2025

有幸看過,有海運的香港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月巴氏

    月巴氏

    月巴氏

    人一個。
    怕寫字,但日日寫字。
    怕見人,但要訪問人。

    Instagram:fatmoonba

    ChatENT

  1994年暑假,我在海運見證Keanu Reeves和Sandra Bullock怎樣冒住生死時速,展開一段情。同一年,再在海運看了Forrest Gump大半生,他的大半生,伴隨住美國不少大事,剛巧當時正值大學Year 1第一個學期,我有修讀美國史,所以格外投入。

 

《生死時速》

 

《阿甘正傳》

 

  很多西片都是在海運觀看。的而且確,在我(可能錯誤)的認知裏,海運曾經等同於西片,而且都是大片或重要的,例如《E.T.外星人》(E.T. the Extra-Terrestrial)、《鐵金剛勇破爆炸黨》(Octopussy)、《鐵金剛勇奪巡航導彈》(Never Say Never Again)、《城市滑頭》(City Slickers)、《教父第三集》(The Godfather Part III)等,有些是大人帶我去看,有些是自己大個以後和同學去看。

 

《孖仔孖心肝》,偶然記下了海運改建前的大堂風景。(電視截圖)

 

《孖仔孖心肝》,偶然記下了海運改建前的大堂風景。(電視截圖)

 

《孖仔孖心肝》,偶然記下了海運改建前的大堂風景。(電視截圖)

 

  我不是影迷,但能夠在大戲院透過大銀幕觀看大片,對我來說,是享受。

 

  有一段時間,Planet Hollywood就開在廣東道,睇完一齣荷里活片,路過Planet Hollywood——沒有錢幫襯,但單是路過,已經有種置身荷里活的錯覺——當然是錯覺,但有錯覺,總好過完全沒有感覺。

 

海運戲院舊大堂。(圖片來源:舊相重溫 Old photos revisit FB群組,photo by Harrison Wong)

 

  人最怕沒有了感覺。疫情時,每日都一樣,人容易變得麻木;而戲院有時閂有時開,在片量不足的情況下,竟然在海運看回不少舊電影——舊不一定好,但一齣舊電影,必然代表著過去某個時間,會自自然然帶你回到那個不復存在的時間點——例如《12夜》,2020年在海運重映,霎時間帶我返回2000年的中上環,而同一時間,讓我有機會見到導演林愛華,讓她在我張戲飛上簽名(戲飛一直放在銀包),跟她在海運大堂合照。仍記得自己當晚的緊張。

 

曾經在海運,與何爵天(右)導演一起做《驅魔人》映後談。(圖片來源:何爵天FB)

 

  兩個月前,經典Cult片《瘟室》(The Room)舉辦放映會,更找了男主角Greg Sestero專誠來港出席見面會映後分享。在踏上戲院大堂的樓梯,他影了張相,我跟他說,海運在香港,帶有象徵性意義,但沒有詳細為他解說,一來時間緊迫,二來我英文渣。

 

著名Cult片《瘟室》近幾年都在海運舉行放映會,今年4月,更邀請了男主角Greg Sestero出席。(圖片來源:Golden Harvest 嘉禾院線專頁)

 

Greg Sestero在海運大堂外的樓梯留影。(作者提供)

 

  在這個戲院不停結業的時候,帶出一個事實:真的愈來愈少人買飛入場睇戲;海運結業,則代表了更多——這一間位處尖沙咀的地標式戲院,見證了香港電影業盛與衰,由蓬勃發展到持續掙扎求存,已經是香港史的一部分,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結業(暫時未知有沒有其他院線接手經營),那一個曾幾何時被海外所認知的香港,從此少了一忽。

 

海運戲院,6月2日結束營業。(圖片來源:Golden Harvest 嘉禾院線專頁)

 

  不只少了一個打卡點,而是少了一個重要記憶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榮獲HKEX Awards 2024 「最佳證券數據供應商」大獎► 查看詳情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Screen Sensations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