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7/2025

電影《我生如是繼續》及《小婦人尋夫記》—— 生命是一場至死方休的儀式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林靖風 Cyrus Lamprecht

    荒謬主義作家及TEDx講者、Central Saint Martins藝術理論及哲學系研究碩士,曾在倫敦Tate Modern及亞洲各地藝術展覽展出多媒體(雕塑、裝置、表演及攝影)作品,創作主題圍繞於孤獨與存在的命題。近期散文、小說及詩詞作品散見於「*CUP」、「虛詞」及「好集慣」等文學平台。

    Instagram:@cyrus_lamprecht

    夢囈之上

    隔週四更新

 

  在德國作家赫塞的小說《流浪者之歌》中,悉達多對葛溫達訴說「追尋」的道理:「尋求之人,很容易眼中只見追尋之物,卻不能察覺自己無能接納任何東西,因為他只想著所追尋的,因為他有個目標,受目標所制。有求即有所標的。」《我生如是繼續》(I'm Still Here)及《小婦人尋夫記》(Shambhala)自透過人道精神和宗教信仰的形式,刻畫了一段在逆境中追尋的過程。

 

《我生如是繼續》劇照。

 

  《我生如是繼續》在前段細緻地刻畫了主角Eunice與家人的各種快樂回憶,在丈夫Rubens被軍方帶走以後,所有角色都沒有戲劇化地表達自己的悲憤,嘗試如常地過每一天的生活,潛藏的情緒一直如機器內的齒輪般不斷重複攪動。電影中以不同的家庭照片和錄像推動情節,即使在最為艱苦的時候,片段中的每一個人都是充滿著笑容的。在拿到了父親的死亡證以後,Marcelo被姊姊問及:「你甚麼時候埋葬他的?」雖然所有記憶到最後都會消失,但是照片、音樂和文字就是人曾經存在過的證明——生命是一場至死方休的儀式。

 

《小婦人尋夫記》劇照。

 

  《小婦人尋夫記》的主角佩瑪對前來道別的朗老師說:「我們終歸要走上自己的旅程。」佩瑪懷著孩子穿越喜馬拉雅山脈,為了向丈夫證明自己對於外遇指控的清白,在途中亦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程。透過在故事中反覆出現的習俗和儀式,反映出一個人對於信仰的堅定。

 

  在擁有了一個目標以後,我們就會如遮蔽眼睛兩側的馬匹一樣,只顧往著前方不斷奔跑,並沒有理會周遭所帶來的傷害。這一種存在著目的性的做法,讓人們忽略了許多可以真正瞭解自己的機會,因為我們所追逐的永遠只是屬於外在的事物。

 

《我生如是繼續》

上映日期:2025年6月19日

 

《小婦人尋夫記》

上映日期:2025年7月17日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Bonus】賞你利嘉敏親筆簽名新書《逆齡生活日常》​​► 立即參加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Screen Sensations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