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2025
De Beers新推ORIGIN計劃,揭示鑽石身世之謎!產地如何影響寶石價值?
近日,De Beers 推出了一項名為「ORIGIN」的計劃,緊貼潮流地運用區塊鏈技術(Blockchain),不僅為其出產的鑽石提供產地證明,更詳細記錄鑽石在抵達消費者手中之前,曾經經過哪些人的手。這樣一來,不僅確保鑽石為天然出產,更來自負責任的開採,絕非血鑽(Blood diamonds/conflict diamonds),亦未對環境造成不必要的破壞,或侵犯任何人權。我認為,De Beers 此計劃是天然鑽石(Natural diamond)對實驗室培育鑽石(Lab grown diamond)的一次反擊。當人類已能製造出與天然鑽石幾乎無異的產品時,「ORIGIN」為天然鑽石增添了一份情感與故事,是培育鑽石所無法擁有的。

Courtesy: De Beers ORIGIN
Storytelling(說故事)是任何成功品牌的重要元素。但除此之外,不同產地之間究竟有沒有分別?對一般白色鑽石而言,產地並不會直接影響其 4C 分級(顏色、淨度、切工、克拉)。一顆 D 色的鑽石,無論產自何處,理論上應該沒有分別。但對於彩色寶石而言,產地往往與顏色直接相關,並對其價值有極大影響。例如,為何緬甸(Burma)的「鴿血紅」(Pigeon blood)紅寶石被視為極品?克什米爾(Kashmir)的藍寶石帶有絲絨般的質感,人見人愛;又或者哥倫比亞的木佐(Muzo)礦區被視為頂級祖母綠的代表。同樣地,為何阿蓋爾礦(Argyle mine)的粉紅鑽石舉世聞名?這全因每個礦區的地質環境不同,造就寶石微妙的差異,使得特定產地的寶石擁有獨一無二的色彩。或者可以說,一個特定的產地,本身就是一個品質保證。

Courtesy: Christie’s

Courtesy: Sotheby’s

Courtesy: Tiffany

Courtesy: Sotheby’s
既然產地可以幫有這麼大影響,專家是如何判斷一顆寶石的出生地呢?這就需要寶石的手指紋內含物(inclusion)了。不同地質環境下形成的寶石,會存著很多當地區特有的內含物,寶石學家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這些內含物,從而作出產地判斷。但究竟ORIGIN的”説故事”計劃能否成功為天然鑽石對抗培育鑽石,我們則需要拭目以待。
既然產地對價值有如此大的影響,專家又是如何判斷一顆寶石的出生地呢?這就要靠寶石的「指紋」內含物(inclusion)。在不同地質環境下形成的寶石,會含有當地特有的內含物。寶石學家會在顯微鏡下仔細觀察這些內含物,從而判斷其產地。但至於 ORIGIN 的「說故事」計劃是否真能成功為天然鑽石對抗培育鑽石,我們仍需拭目以待。

Courtesy: GIA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您是否也對日本的熊出沒情況感到擔憂?立即投票,讓我們知道您的想法。► 立即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