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0/2025

物我兩忘:從邦翰斯秋拍到敏求精舍,千年的文人長卷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蘇富比及新世界集團供職,過去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及蒐集香港文化事物習慣,持續學習「斷捨離」,琢磨「收」與「藏」的故事。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十月的香港,藝術的漣漪在拍賣廳與展館間悄然蕩開。邦翰斯「觀物:閑雲山莊閒趣軒藏文房雅玩」專場裏,陳永杰博士珍藏的明末百寶嵌硯盒靜臥燈下,紫檀木上鏍鈿與玉石交輝,似在低語四十年蒐藏生涯的癡情。而這不過是引子——信步走進香港藝術館《鑒古識今》展廳,才真正展開敏求精舍六十五載的文化長卷。

 


(圖片提供:邦翰斯)

 

  器與道的千年對話始於入口處,西周青銅壺與清乾隆白瓷壺隔櫃相望。同樣的器形穿越三千年時光,前者沉鬱雄渾,後者瑩潔如玉,彷彿同一首詩被兩個時代反覆吟詠。轉角處,戰國舞人珮的婉轉線條與朱銘《太極》雕塑的斧鑿刀痕形成奇妙呼應——玉石溫潤如流水,青銅剛勁似山巒,恰是「剛柔相濟」的立體註解。策展人以透明波浪展櫃承托明清家具,既像《道德經》中「柔弱勝剛強」的隱喻,也讓古物在現代設計中獲得新生。

 

 

  細觀清代「石青戳紗繡金龍朝服」,紗地通透如晨霧,金龍騰躍其間,匠人以針代筆,繡出「見龍在田」的天地觀。這與邦翰斯拍場上吳之璠竹雕筆筒的「薄地陽文」技藝異曲同工——薛丁山射雁的瞬間被定格在竹節之上,毫髮畢現處,盡顯嘉定竹人「以技進道」的執著。而陳永杰博士鍾愛的明末嵌百寶器,更是將玉石、螺鈿、紫檀化作山水畫卷,在方寸間實踐李漁「樂不在外而在心」的閒情。

 

 

  展櫃中宋代茶器與當代抽象畫的並置,恰似泰華古軒麥溥泰先生所言「閑事與雅器」的延伸。二十載宋瓷收藏,源起於少年時一盞茶的緣分,而今在玻璃展櫃中,這些茶盞與朱銘的雕塑、戰國的玉珮對話,成為古今審美交融的見證。敏求精舍會員們以商賈之身行文人之事,在古董店蹓躂的閒暇裏,在遠渡重洋的追尋中,將私藏化作公器,築起一道香港作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的獨特風景。

 

 

  當邦翰斯拍槌聲落,藝術館的展廳依然人流如鯽。老者在西周青銅前駐足沉思,青年在當代雕塑前舉機留影。這或許正是「鑒古識今」的真意:器物終會流轉,但其中承載的文人精神與天地觀照,卻在六十五年的收藏史中凝成永恒。敏求精舍的故事告訴我們,真正的收藏從來不只是擁有,而是讓千年文明在香江之畔繼續呼吸,在物我兩忘之間,完成一場永不落幕的文化傳承。

 

鑑古識今──敏求精舍六十五周年

日期:即日至2026年1月14日

地址:尖沙咀梳士巴利道10號香港藝術館2樓專題廳

 

 

下頁見更多圖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

我要回應
You May Also Like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Screen Sensations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