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2/09/2025

施政報告暗藏「彩蛋」?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李慕飛

    李慕飛

    李慕飛,資深政策研究及傳媒工作者,曾近距離觀察政府施政,用心研究政策得與失。

    但凡香港事,無論是與非,事事關心。

    港是港非

    本欄每周一更新

  施政報告向來是香港政治年度大事,既是政府施政藍圖的總結,也是社會觀察未來政策走向的重要窗口。筆者早前已指出,現屆政府的重大改革建議,其實早在前幾份施政報告中已經部署妥當,現時正等待收成,今次的報告自然以優化和落實為主,大方向延續既有政策,但仍然加入不少新意思,既有政策創新,也有表達形式的突破,令整份報告多了幾分「彩蛋」的味道。

 

  首先,最為矚目的新嘗試,是在第一章節便率先點出多項重點措施,然後再於後續章節逐一展開。過往的施政報告多是循序漸進,由宏觀到具體,讀者若要掌握核心建議,往往需要耐心翻閱全篇。今次的安排則有如「提綱挈領」,讓社會和傳媒一開始便能聚焦於最重要的政策方向,市民即使沒有時間細讀全篇,也能迅速掌握大意。這種「先聲奪人」的手法,既能集中輿論焦點,也有助於政府推動議程,筆者認為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嘗試。

 

  其次,施政報告首次引入「施政成績表」的概念,並以量化的KPI來評價政府內部的表現。特首一向強調以數據說話,今次在第一章便引用了具體數字,例如提到過去一年落實的房屋供應量、基建進度,以及創科投資的增長幅度,務求以客觀數據展示施政成果。這種做法的好處在於,能夠避免空泛的自我評價,讓市民有一個具體的標準去檢視政府的承諾是否兌現。當然,KPI並非萬能,數據背後仍需解讀,但至少這是一個走向透明和問責的方向。

 

  再者,今次報告以人工智能(AI)發展為主軸,貫穿多個章節。從政府部門的數碼轉型,到產業政策的推動,再到教育領域的人才培育,AI幾乎無處不在。這種跨領域的鋪排,過去施政報告中未曾出現過。它不僅顯示政府對AI的重視,也反映出一種新的政策思維:不再將創科視為單一產業,而是作為推動整體社會進步的核心引擎。這種「以AI為骨幹」的佈局,若能落實,將有助香港在全球競爭中找到新的定位。

 

  值得一提的是,施政報告公佈前,政府一向有「放氣球」的習慣,向傳媒透露部分措施,以測試社會反應。過去這些「氣球」大多是勢在必行的政策,提前放風只是為了期望管理。然而,今次卻出現了不同的情況,事前傳出會重推「租置計劃」,但最終報告中並未見相關建議。這種「放風後收回」的做法頗為少見,或許正因為政府在聽取社會意見後,感受到反對聲音強烈,遂決定暫時擱置。從某個角度看,這正是「從善如流」的表現,顯示政府並非一意孤行,而是願意調整步伐。

 

  此外,今次施政報告的宣讀時間長達三小時,特首幾乎將所有措施逐一涵蓋,結果顯得略為疲累。這種「鉅細無遺」的方式,固然能展示政府的全面性,但也引來討論:是否有必要逐字宣讀?前任特首林鄭月娥曾嘗試只宣讀簡短聲明,讓社會自行閱讀詳細內容,這種做法雖然簡潔,但卻被批評欠缺莊重。究竟應該詳盡還是簡約,其實各有利弊。今次的經驗或許能為未來提供參考,畢竟施政報告不僅是政策文件,也是政治表演的一部分,如何拿捏分寸,值得深思。

 

施政報告的價值,不僅在於提出多少新措施,更在於能否回應市民訴求、展示管治意志。(資料圖片)

 

  施政報告的價值,不僅在於提出多少新措施,更在於能否回應市民訴求、展示管治意志。今次的「搞搞新意思」,或許只是小步嘗試,但若能源源不絕,未嘗不是推動管治文化走向開放與靈活的一個起點。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說說心理話】舉辦「XO異彩藝術家奬」,讓「腦力多元」人士透過創作藝術建立自信,將負面的能量化為正向► 即睇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