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9/2025
盡快引進AI基礎教育,避免落後於大時代
有消息指出,特首將會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將人工智能教育納入中小學核心課程,並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這是回應全球科技變革的重要一步,筆者早已認為,未來教育無可避免要作出根本性修改,AI教育應列為等同中英數一樣的基礎科目,以協助學生融入未來的智慧時代。事實上,AI早已令市民頭痛不已,除了擔心工作崗位有可能被取代,同時更憂慮子女未來升學選科的取捨,因為不少過去被視為「天子門生」的熱門科目,現今因AI而風光不再,如果子女選了已經「日落西山」的學科,有可能擔誤前程。所以,及早讓學生學習AI基礎,有利掌握未來的發展趨勢,裝備學生迎接新挑戰。
要令香港在創新科技方面保持競爭力,參考內地的發展方向會是明智之舉。國務院早前印發《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明確「以人工智能賦能教育變革」的戰略,不少地方例如廣東省隨即落實執行,制訂中小學人工智慧課程試行綱要,落實AI教育,建議小學低年級以體驗為主,高年級及初中階段注重理解與應用,高中則集中於項目創作與先進技術實踐。
內地在AI教育上全面規劃,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參考(資料圖片)
這些做法不但展現了內地在AI教育上的全面規劃,也為香港提供了寶貴的參考。香港中小學課程的AI教學仍處於探索階段,若能借鑒內地的分階段教學設計和資源整合方式,將有助香港加快制定本地AI課程綱要,並納入必修課程。舉例來說,針對香港現實情況,小學生可透過遊戲學習AI基本概念,中學生則可學習編程語言、演算法和AI工具操作,並進行跨學科項目,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
除了技術層面,筆者認為,AI教育必須加入倫理和價值觀的培養,畢竟AI已經顛覆人類的想像,能為善者,善莫大焉,若為惡者,亦萬惡淵藪,所以社會必須教導學生正確價值觀。內地政策強調要教導學生如何正確使用AI工具,香港亦應在初中課程加入AI倫理與社會影響的內容,包括私隱保障、數據安全及未來職場的挑戰。未來可考慮由大學負責進一步研究AI倫理,制定適合中小學的教材,並與業界合作,推動相關教育的深化。
筆者認為,AI教育必須加入倫理和價值觀的培養(envato)
為了讓AI教育與科技發展保持一致,筆者亦建議,香港也應仿效內地成立專責機構,例如「人工智能教育委員會」,由教育局、大學及業界代表組成,負責統籌課程設計、教師培訓及平台建設。這個委員會可以定期檢討課程內容,制定教師培訓標準,促進中小學與大學的合作,並建立AI教學平台,支援個性化學習和教學分析。香港近年在AI產業和研究方面投入不少資源,例如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推動基礎研究,但如果教育未能同步發展,可能會出現「技術領先、人才不足」的問題。
AI教育不只是提升學生的競爭力,更是香港未來發展的重要基石。政府若能在施政報告中展現推動AI教育的決心,除了打造一個完整的AI教育生態圈,更可藉此將智慧城市的概念傳遍整個社會,讓香港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地位。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俄朝領袖會談,金正恩表示願盡力助俄,並稱之為兄弟間義務。你認為朝俄緊密關係會促進半島和平,還是刺激南北對峙?► 立即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