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8/10/2025

特朗普的東亞之行與中美峰會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美國總統特朗普周日抵達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當地正舉行一項非常重要的國際活動——每年一度的東盟國家領導人峰會。東道主馬來西亞政府為此做了大量籌備工作,而這一盛會也吸引了大量國際媒體派精兵強將前往採訪,因此吉隆坡這幾天保安嚴密,記者扎堆。特朗普去吉隆坡參與東盟領導人峰會,其主要目的是見證「由他主導的泰柬和平協議」正式簽署。儘管諾貝爾和平獎委員會沒有頒獎給他,但他仍然希望在任期內獲得這項殊榮,因為不能輸給他的前任奧巴馬。利用國際媒體聚集在吉隆坡的難得機會,透過這一簽字儀式,可以提醒全世界,特朗普仍在為和平做貢獻。對此,白宮只做不說。

 

  在吉隆坡停留一晚之後,特朗普昨天轉往日本訪問,抵達東京之後首先會晤日本天皇,今天則與剛剛上任的日本第一位女首相高市早苗舉行會談。接著還將視察駐日美軍,並登上喬治.華盛頓號核動力航母,向美軍官兵發表講話,強調美日軍事同盟的重要性,順便也提醒那些對他不服氣的人,他是美軍最高統帥。

 

  這是特朗普以總統身份第五次訪問日本,是今年二度當選總統後首次訪日,日本領導人訪美的次數更多,可見美日之間的領導人互訪已成常態,顯示雙邊關係之密切,非同一般。

 

涉及對美投資,美日並不合拍

 

  特朗普認為高市是很優秀的領導人,原因之一是她與日本已故前首相安倍晉三關係密切,而特朗普本人與安倍私人感情很好,兩人曾經一起打高爾夫球。進一步加強美日同盟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同時也是高市和自民黨的基本政策。高市政府已經表示,將根據國際形勢的變化,修改日本的國家安保戰略,加大國防開支,並在造船等領域與美國展開合作,實際目的是進一步與美國的印太戰略綁定,而且還承諾讓國防開支達到日本GDP的2%。由於特朗普政府已要求歐洲的北約成員國將國防支出提高到佔GDP 3%的水平,所以日本的2%現在未必能讓特朗普完全滿意。特朗普希望那些依賴美國安全保護的盟友提高自我防衛能力,增加投入,不要總指望搭美國的順風車。

 

 加強美日同盟符合美國在亞太地區的戰略利益,也是高市政府的基本政策。(AP)

 

  在經貿領域,就日本向美國的5500億美元投資未來怎樣使用,華盛頓與東京仍存在不同說法。在幾個月前的美日關稅談判中,日本為降低出口產品被美國加徵的關稅,尤其是汽車和汽車零部件的關稅,同意向美國投資5500億美元。美國官員宣稱,日本同意對美國進行大規模投資,屆時將由特朗普總統決定資金的具體用途,這令特朗普非常高興。但日方官員強調,日本答應的投資包括政府支持的信貸和私人企業在美國的投資,主要將用於支持日本企業在美國投資設廠,生產汽車等日本出口的「拳頭產品」,目的是避開美國對進口產品徵收的關稅,因此日方對投資要有話語權,這樣才能日美兩國雙贏。

 

  美日兩邊的分析家普遍認為,特朗普這次與高市會談,既要推動美國與日本成為更緊密的戰略盟友,爭取他與高市建立起良好的私人關係,同時也需要確認日本對美投資的細節,給外界一個滿意的答覆,從而穩定美日商界的信心。為此,特朗普今天將會晤日本商界高層人士,因為他們是日本經濟政策的真正掌門人,有能力影響高市政府。

 

  而剛剛上台的高市也希望加強日美關係,以鞏固新政權,並計劃按特朗普的偏好,送給特朗普一份實實在在的禮物,這會讓特朗普對高市更有好感。據消息人士披露,日方可能會與美方簽訂購買美國汽車的協議,採購一批福特汽車公司製造的F系列雙排座皮卡。特朗普曾經抱怨日本向美國出口大量汽車,卻不買美國造的汽車。這種在美國很暢銷的農用小卡車由於車身較闊,被認為不太適合日本狹窄的道路,因而沒能在日本走紅。如果將採購這種皮卡作為日本向美國作出讓步的象徵,對雙方來說都能接受,有可能幫助日美達成更重要的經貿協議。

 

中美峰會壓軸,「鬥而不破」延續

 

  特朗普明天會轉往韓國訪問,與韓國總統李在明舉行雙邊會談,並參加在慶州舉行的亞太經合會議(APEC)領導人峰會。與對吉隆坡的訪問一樣,特朗普到訪韓國,看中的不是APEC領導人峰會,而是場外的雙邊會晤,其中最主要的是會晤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上一次習特會在2019年大阪G20峰會期間舉行 (AP)

 

  這是特朗普第二任內的首次中美峰會,預料在外交和國際局勢方面,兩人將談及台灣問題、已持續3年的俄烏戰爭(美國對俄羅斯實施嚴格制裁並要求中國停購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等重大議題;在雙邊經貿領域,則會涉及中國最近推出的對稀土產品及相關技術的出口審批措施、美國為對華出口先進芯片等高科技產品所設的限制、採購大豆、芬太尼關稅、港口進入費、短視頻平台TikTok的前景等熱點議題。

 

  中美兩國高級官員上周末剛剛在吉隆坡進行了兩天緊張的經貿磋商,達成了初步框架協議,有待兩國領導人在面對面會晤中討論並作出最後決定。與中方達成一個積極的協議,是特朗普到慶州的最重要目的。華盛頓的前政府高官曾就此預測,中美經貿官員在吉隆坡的會晤等於是元首峰會的準備會議,所以肯定會有積極成果。如果高官級別的磋商不能達成共識,特朗普就不會去慶州了,因為他其實對和20多位領導人一起出席公開活動並不感興趣。

 

  回顧特朗普重返白宮後中美經貿關係的起起伏伏,從今年5月的日內瓦經貿磋商開始,中美已經進行了五輪談判,美方主談的是財政部長貝森特和貿易談判代表格里爾,他們對手是中國副總理何立峰和正部長級貿易談判代表李成鋼。最初重點討論的是美國對華關稅和中國的反制措施,此後的多輪談判都有一些成果,但談好的協議一次次被特朗普隨意的小動作搞到無法執行,不僅傷害了中美貿易,還損害了全球供應鏈,並擾亂了國際金融市場。正如李成鋼在這輪會晤結束後所言,這些都不是中方願意見到的。至於本輪的談判內容,如美國對華海事物流措施(收取港口費)、造船業301措施、芬太尼關稅等等,則是美方為壓垮中國或者重點打擊中國某個行業而推出的單邊歧視性政策,完全違背國際商法和世貿組織的規定。

 

  李成鋼指出,在這一輪談判中,美方表達立場是強硬的,中方維護利益是堅定的。這個說法完美詮釋了中美經貿關係的現狀,即鬥而不破、保持溝通、適當妥協、爭取穩定。何立峰表示,雙方「圍繞美對華海事物流和造船業301措施、延長對等關稅暫停期、芬太尼關稅和執法合作、農產品貿易、出口管制等」,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交流磋商,「達成基本共識,雙方同意進一步確定具體細節,並履行各自國內批准程序」。

 

貝森特表示,北京擬將稀土出口管控推遲一年實施。(AP)

 

  貝森特更進一步向媒體披露了相關細節,如北京準備將把對稀土的出口管控推遲一年實施,以便重新研究局勢,同時恢復購買美國大豆;美方則將放棄對中國產品加徵100%附加稅。這種且談且行的交往模式,顯示雙方都不得不作出適當的妥協,以爭取雙邊經貿關係保持穩定,避免出現有損兩國企業、殃及民生的硬脫勾。預料至少在特朗普任內,這將成為中美經貿關係的常態。

 

台灣問題升溫,歷史不容篡改

 

  儘管中美經貿關係避免了大滑坡,但在地緣政治領域卻暗流翻湧,台灣問題和南海問題可能成為潛在的引爆點。南海問題主要的風險來自美國對中國主權的軍事挑釁和美國拉攏盟友在南海搞事。在這一領域,隨著中國軍力的增強,美國及其盟友的挑釁行為只會自討沒趣,最近兩架美國軍機在南海失事就是例證。

 

  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不容他人插手。台獨分子及其幕後支持者最近重提所謂「台灣地位未定」的陳詞濫調,試圖否定歷史,否定中國人民浴血奮鬥、戰勝日本、光復台灣的史實。因此,北京特意在上周透過立法形式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以便讓後代永記這段歷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外交部長王毅昨天與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雖然談話的具體內容未公開,雙方提供的信息有限,但可以相信,在經貿議題基本談妥的情況下,兩國外長有可能談及台灣問題。作為元首峰會前的外交磋商,中方有可能再度重申「紅線中的紅線」是不可碰的。這種「溫馨提示」(警告)很有必要,因為特朗普經常隨口說些與美國既定政策不完全吻合的話,容易被人拿來利用,造成嚴重後果,所以不能給台獨分子任何機會。如果出現那樣的情況,中美元首峰會的成果就可能會打折扣,中美雙邊關係也可能出現新的障礙,這是必須要防範的,絕非危言聳聽。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警察小巴「放蛇」捉無佩戴安全帶者,明年起乘巴士不佩戴同樣被罰,你認為政府宣傳是否足夠?► 立即投票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