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極速報價
  • |
  • etnet專輯
    etnet專輯
  • 會員
  • 產品服務 / 串流版
  • 設定

22/07/2025

香港股票「一日到付」?

  • 加入最愛專欄
  • 收藏文章
  • 陳政匡

    陳政匡

     

    陳政匡律師為一家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現任「香港特區政府 Web3.0 發展專責小組」監管事宜小組委員,專精於金融監管、投資基金及虛擬資產法律服務。曾效力多間國際律所之基金及監管團隊,長年為香港金融機構就持續合規、法律及監管議題提供專業意見,並多次協助銀行、證券行及資產管理公司向證監會及金管局申請各類牌照。

    陳卓彤律師為香港執業律師,專門處理爭訟性的監管工作、商業及與虛擬資產有關的法庭訴訟和國際仲裁,具有豐富經驗處理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等監管機構的詢問和調查,並經常代表金融機構、企業和高值淨人士處理多項本地及跨境商業訴訟和仲裁。她持有英國皇家特許仲裁員協會資深會員資格 (FCIArb),並且是澳洲註冊會計師(CPA(Aust.))。

     

     

     

    金融新法現

  近日,香港交易所刊發了有關縮短香港股票現貨市場結算周期的討論文件,旨在引導市場就此展開討論,並與業界就如何及何時縮短結算周期達成共識。

 

  香港作為全球最活躍的股票市場之一,自1992年以來一直維持T+2的結算制度,而其他主要國際市場在過去十多年漸漸縮短結算到T+2。

 

  目前,許多國家已經實施或計劃轉向T+1結算制度。例如,美國在2024年5月轉為T+1,印度則已於2023年成功實施T+1。根據文件分析,未來兩年內,全球約88%的交易將採用T+1或更短的結算周期。這一趨勢顯示出市場資金流動會節奏愈來愈緊湊。

 

  放到日常生活中,隨著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在網購時都期望能夠盡快收到貨品,為甚麼股票市場不能實現T+0結算(即日交收)呢?在理論上,迅速的交易結算似乎是可行的,但實際上,這一模式涉及了許多結構性問題,影響著各方利益。

 

  在考慮這一個問題時,我們必須要了解,傳統上,為甚麼在股票交易中,買賣交易與結算的時間分開進行?簡單而言,股票交易中,除了買賣雙方,還有經紀、結算所、資金及外匯提供者等多種角色,其中包括:(1) 投資者;(2) 經紀;(3) 交易場所;(4) 中央對手方(CCPs);(5) 保管銀行;(6) 中央證券存管機構(CSDs);(7) 結算代理。這些參與者共同構成了複雜的結算生態系統,影響著整個交易的效率。

 

  這種交易與結算分離的機制,能提高股票庫存的運用效率,使市場即使未持有股票(例如透過借貨沽空),也可先進行交易,只要在結算時完成交收即可,保持市場流動性與靈活性。

 

  同時,機構投資者多將資產託管於獨立的保管銀行,而非經紀,透過分離制度,交收前才提出股票,更易維持資產安全與交易效率,是香港等成熟市場運作的關鍵之一。

 

  亦因如此,大部分的已發展而且相對成熟和穩定的金融市場,都是以T+1的基礎上實行縮短結算周期。

  

  根據討論文件,T+1至少有以下好處:

  

  1. 降低市場風險:隨著結算速度的加快,未交收股份的風險將顯著降低,這對於提升市場的穩定性至關重要。

 

  2. 提升資本效率:市場風險降低,參與者須投入的風險金也可相應減少。而且T+1結算將使得投資者能更快地使用資金進行再投資。兩者從而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

 

  3. 全球市場協調:推行T+1將使香港市場的結算周期與其他主要市場保持一致,有助於提升資本流動的效率。

 

  儘管T+1結算帶來了諸多好處,但其實施過程中也面臨不少挑戰。T+1結算將使後交易處理的時間縮短一半。筆者認為,當中最大的挑戰和考慮,是這意味著目前依賴較高手動介入的流程將需更多自動化和直通處理(STP)。這亦意味著,上文提到的所有參與者,都可能會受到影響。

 

  儘管縮短結算周期面臨挑戰,香港交易所的討論文件強調了這一議題的重要性。隨著科技進步而且人工智能多行業中發展日新月異,這些改變來得正是時候。市場各方應積極參與討論,為未來的實施方案提供建議,共同推動香港金融市場的進步與發展。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etnet Bonus】賞你利嘉敏親筆簽名新書《逆齡生活日常》​​► 立即參加

我要回應

你可能感興趣

版主留言

放大顯示
精選影片
最緊要健康
精選文章
  • 生活
  • DIVA
  • 健康好人生
專業版
HV2
精裝版
SV2
串流版
IQ 登入
強化版
TQ
強化版
M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