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7/2025
朱克伯格豪賭AI!Meta高薪搶人才、擲千億美元建數據中心,AI產業格局會否迎來劇變?
在生成式AI賽道上,Facebook母公司Meta一直落後於Google、OpenAI等競爭對手。為求扭轉劣勢,該公司執行長朱克柏格(Mark Zuckerberg)決定重組AI業務,成立新部門「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帶領AI發展,又以天價薪酬向對手挖角,擬組建最頂尖的AI團隊,並投資數千億美元興建AI超級數據中心。在如此宏大的布局下,Meta未來AI發展路向會否作出轉變?這對整個AI產業又會帶來甚麼影響?
Read More
Meta AI開源逆襲!朱克伯格推最強免費AI模型Llama 3.1!衝擊OpenAI閉源AI生態圈
後ChatGPT時代來臨!Meta V-JEPA 2助AI理解現實環境,世界模型將成AI革命新引爆點?
注資Scale AI換取汪滔加盟
2025年6月30日,Meta執行長朱克伯格對內宣布,成立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MSL),肩負基礎模型與AI產品的研發重任。MSL大部分成員來自Google DeepMind、OpenAI、Anthropic、以及其他AI初創;當中最矚目的是,負責領導實驗室、AI數據標記初創Scale AI前執行長汪滔(Alexandr Wang)。
Meta在6月中旬向Scale AI投資143億美元(約1,115億港元),不但取得其49%股權,還藉此延攬其執行長汪滔加入Meta。投資完成後,Meta獲取對Scale AI資源的優先使用權。大家要知道,AI模型開發的成敗,很大程度取決於訓練數據的質量;如今可以透過Scale AI拿到大量高質的訓練數據,有助於提升其AI模型在實際應用中的表現。其對手Google、OpenAI本是Scale AI客戶,現已被迫撤銷合作計劃。
更重要的是,朱克柏格希望借助汪滔在矽谷的廣闊人脈和本身的個人魅力,吸引更多來自Google、OpenAI、Anthropic等對手的卓越人才。事實上,他的至交好友就包括:OpenAI執行長山姆·奧特曼(Sam Altman)、OpenAI前技術長米拉·穆拉蒂(Mira Murati),以至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科技顧問米高·克拉西奧斯(Michael Kratsios)。
汪滔(左)不僅是OpenAI執行長奧特曼(右)相交多年的好友,更與矽谷大部分AI從業人員都有私交,人脈網絡非常廣闊。(圖片來源:X.com@alexandr_wang帳戶)
豪擲2億美元挖蘋果AI高層
過去一個月,朱克伯格親自落場,發起一場人才爭奪戰。他會發電郵給目標對象,親自邀請對方跳槽;又會在WhatsApp上發布短訊,以數百萬美元的高薪吸引潛在人才。結果,他成功拉攏軟件原始碼寄存服務平台Github 前執行長納特·弗里德曼(Nat Friedman),以及AI初創Safe Superintelligence(SSI)前執行長丹尼爾·格羅斯(Daniel Gross)加入MSL。
弗里德曼作為聯席負責人(Co-Lead),與汪滔共同領導MSL,負責推動AI研究成果轉化為可大規模應用的產品;格羅斯則出任AI產品策略主管,專注於AI產品管理和部署,並負責規劃AI安全性、倫理、合規框架。
除此以外,朱克伯格還挖來11名業界精英,包括:ChatGPT共同開發者Shengjia Zhao、GPT-4o共同開發者Hongyu Ren與Jiahui Yu、o系列推理模型共同開發者Trapit Bansal、Google Gemini預訓練負責人Jack Rae、以及Anthropic的AI安全專家Joel Pobar 等。
踏入7月份,更有驚人消息傳出:朱克伯格給出逾2億美元(約15.6億港元)的薪資方案,挖走了蘋果(Apple)前AI模型負責人龐若鳴(Ruoming Pang)。這個金額比Apple執行長提姆·庫克(Tim Cook)的2024年年薪(7,460萬美元,約5.8億港元)還要高!
為求一洗Meta在AI發展上的頹勢,朱克柏格親自領軍,展開一場AI人才爭奪戰。(圖片來源:Meta官網)
斥巨資築建AI超級數據中心
朱克伯格又宣布,Meta將投入數千億美元,築建一系列AI超級數據中心,以提供充裕運算力,幫助MSL研發出更強大的AI系統。第一座數據中心命名為「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預計2026年啟用,電力規模逾1GW(十億瓦),相當於一座大型發電廠的供電能力;第二座喚作Hyperion(海伯利昂),將會分階段興建,電力規模可擴充至5GW以上。
因此,朱克伯格在招募頂尖人才時,能大膽承諾提供幾乎無上限的GPU算力支援。Meta表示,其AI團隊可動用的運算資源密度將居全球之冠,堪稱業界人均可用量最高的企業之一。朱克伯格更豪言:「我們的目標是建立整個業界中最精英、最密集的AI研究團隊。」
根據Meta公開的財務數據,2025年度資本支出可能高達720億美元(約5,616億港元),其中絕大部分將投入於AI研發與數據中心建設。朱克伯格認為,Meta廣告業務創造的現金流足以支撐這場豪賭。投資銀行D.A. Davidson分析師吉爾·盧裏亞(Gil Luria)指出,Meta如此大規模的投資,顯然是為了在頂尖AI模型的長期競賽中取得優勢,但成果恐怕需要一段時間才能浮現。
為應付日後AI超級數據中心的龐大電力需求,Meta已跟Constellation Energy達成為期20年的核能協議,為AI運算提供可靠和穩定的電力供應。(圖片來源:Meta官網)
轉向閉源策略謀取更大利潤?
然而,隨著朱克伯格不斷瘋狂燒錢,資金壓力也變得愈來愈大,於是Meta不得不考慮如何盡快將AI技術轉化為收益——將研發重心從開源轉向閉源模型,可能是其中一條出路。Llama的後繼開源模型Behemoth已完成數據訓練,惟因表現未能達標而推遲發布;當MSL正式運作後,該模型的測試亦同步暫停。
據悉,MSL內部正積極討論是否終止開源模型Behemoth的開發,改而投入閉源型的研發。雖然相關討論仍屬初期階段,尚未有定案,而且最終還需朱克伯格拍板定奪,但這項消息已在AI圈引發高度關注。
朱克伯格過去曾多次在公開場合力挺開源AI模型,並以Llama的開放策略凸顯Meta與OpenAI封閉路線之間的差異性。可是,Meta轉向閉源的話,不僅能強化對演算法與數據資源的控制,更可能藉此建立可持續、具高利潤潛力的商業生態。
不過,一旦Meta退出開源模型陣營,勢必對整個AI開源生態系造成深遠衝擊。當前推動開源發展的主力正是Meta,而2025年初轟動一時的Deepseek,就是在Llama開源模型基礎上研發而成。若Meta最終捨棄開源策略,AI產業的權力格局恐將大幅向閉源開發商傾斜。這種轉變勢必引發連鎖效應,對那些依賴開源模型進行微調、安全性研究與模型訓練的初創企業,造成實質性的影響。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