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0/2025
《風林火山》:那一場黑白的雪,是華麗實驗抑或自溺拼貼?
Alex Lai
Alex Lai
前半生為傳媒人,曾於多本中外雜誌刊物、蘇富比及新世界集團供職,過去十年涉足水墨文化推廣、策展與輔導治療,唯難改囤積居奇,及蒐集香港文化事物習慣,持續學習「斷捨離」,琢磨「收」與「藏」的故事。
IG: @alexsklai
香港‧寶‧藏
逢周三更新
《風林火山》是一部需要用「聽」的電影。不是聽對白,是聽寂靜。在槍聲與爆炸的間隙裏,聽得見雪落的聲音,聽得見衣料摩擦的細響,甚至聽得見角色內心荒原上刮過的風。只是,這場風吹起滿地飛絮,引來喧囂雜噪。
麥浚龍導演的《風林火山》,與其說是一部黑幫史詩,不如說是一場漫長的、清醒的夢。八年籌備,四億製作,劉青雲、金城武、梁家輝、古天樂——這些名字本該碰撞出怎樣的火花?可導演偏偏選擇了雪。銅鑼灣的那場大雪,下得如此不合時宜,又如此理所當然。它覆蓋了所有血腥與暴力,把一場本該火爆的街頭槍戰,變成了一幅流動水墨畫,嘗試把時間凝結在1994年,天使墮落前一年。
金城武從海底隧道的一張大床上醒來,推開一扇門,便是中環的車水馬龍。這種超現實的跳接,定下了全片的基調:這不是我們熟悉的那個香港,這是麥浚龍心中的暗黑都市。每個角色都活在自己的孤島上——劉青雲那個等著錢救女兒的警察,古天樂那個浸在浴缸裏療傷的殺手,梁家輝那個懷抱亡妻之痛的專家。他們在雪中行走,在暗處對峙,卻始終無法真正觸碰彼此。
美術的極致追求,在這裏既成為亮點,也成了隔閡。你很難不被那些畫面吸引:劉青雲穿著麥浚龍自家品牌的衣服,每一個鈕扣都透出偏執;連一個普通的浴缸,都擺出了儀式感。可當你沉醉於這些細節時,故事卻在指縫間悄悄流走。太多的人物,太多的支線,像一首擁有太多聲部的交響樂,雖然每個音符都精準,合在一起卻失了主旋律。
有人說這是對王家衛的拙劣模仿,我卻覺得不盡然。麥浚龍有自己的執念——他不要那種溫潤的、懷舊的浪漫,他要的是冷冽的、決絕的美。古天樂與鮑起靜的那場母子戲,在滿片的疏離中,難得地有了一絲人氣的溫暖;金城武與杜德偉的兄弟對峙,儘管篇幅有限,卻依然能瞥見命運的無情,或許剪接無法(也無意)承載並延續這些情緒;而更可怕是,電影藉著這種跳接引導觀眾直面無常。
散場時,身邊的觀眾喃喃自語:「看不懂,但真美。」這句話,或許就是對《風林火山》最恰當的評價。它不像傳統港產片那樣給你酣暢淋漓,它要你慢下來,沉進去,猶如在美術館某個暗黑展廳定睛看video art,在那些漫長的鏡頭裏尋找自己的解讀。那些未盡之言,那些未竟之事,都交給飄落的雪來覆蓋,來珍藏。
《風林火山》絕非粗製濫造,卻終將走向何處?是成為被時間驗證的經典,抑或過眼雲煙,還是僅僅作為一個富家子的任性之作?此刻還難以下定論。但至少,在這個追求速食觀影的時代,有人還願意用這樣的耐心與奢侈,去開拓一個黑白分明、脫離敍事慣性的夢境。夢醒時分,雖然悵然若失,卻總有些許碎片,留在了記憶深處。比如那場永遠不會停的雪,比如那些在雪中執拗行走的人——其疾如風,其徐如林,火裏來,雪裏去,不動如山。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今年諾貝爾獎10月6日起揭曉,你認為特朗普能否獲得和平獎?► 立即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