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4/2025
特朗普雙線作戰,欲建「黑手黨國家」
美國總統特朗普近日幾度發聲,揚言要炒掉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因為鮑威爾領導的聯儲局不按他的要求減息。他對鮑威爾的攻擊,在美國財經領域引發震盪,經濟界學者和華爾街金融專家一致認為,特朗普的行為不僅會改變聯儲局的獨立性和政治中立的一貫立場,而且將動搖美元作為國際儲備貨幣的地位,從而給美國經濟帶來不可挽回的負面影響。因此,美國股市、債市、美匯指數昨天同時大跌,這是全球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另一方面,在美國國內,吸引公眾注意力的還有另一個重要事件,這就是哈佛大學正式對特朗普政府提出訴訟,在馬薩諸塞州聯邦法院控告聯邦政府兩項違法行為。一是聯邦政府凍結對哈佛的科研撥款屬於非法;二是政府試圖控制大學的學術決策(包括教學內容和招收學生的標準等),並用切斷撥款來達到這一目的,明顯侵犯了大學言論自由的權利,因此屬於違憲。在特朗普政府對全美多所知名高校發出威脅後,有些學校與政府達成妥協,向政府的要求讓步,但哈佛無懼政府施壓,用最強硬的方式予以回應,此舉可能會令特朗普與美國名校的博弈進入「持久戰」狀態。
特朗普第二屆政府上台未滿100天,已經因為發動關稅戰令全球經濟動盪,引起金融界的強烈不滿。現在特朗普又開闢第二條戰線,與知識界爭奪對大學的控制權,顯示出他的強烈控制慾,因為經濟與教育領域均有較高的專業門檻,也都享有較大的自主權,一般日常運作不受政府機構的直接管控。明知經濟界普遍認為降息將會引發通貨膨脹,而且在歷史上有足夠的例證,特朗普依舊要聯儲局按他的政治需要加快降息,並且用「你不降息,我就炒你」來威脅鮑威爾,這不僅是置個人利益於國家利益之上,而且是違法之舉,因為法律規定,總統不能隨意撤換聯儲局主席。
特朗普除向聯儲局主席鮑威爾施壓,同時將魔爪伸向學術界。(AP)
特朗普圍剿大學,圖改變校園文化
在與一眾名校的較量中,特朗普高舉的大旗是「消除反猶太活動」和「加強國家安全」,但他實際上卻是想利用聯邦政府的巨額撥款作為要脅手段,對大學的日常運作加以監控,要求大學制度化地限制師生的社會活動,減少國際學生數量,取消涉及多元化、平等和包容性(DEI政策)的各種措施,從而改變學術自由的校園文化和寬鬆開放的人文環境。
美國教育部不久前向哈佛等知名大學發信,提出了上述具體要求,並且還要求各大學就相關的人事招聘和課程設置向教育部匯報。而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Kristi Noem)則發信給哈佛,稱特朗普已經簽署14188號總統行政命令,嚴厲打擊反猶太主義的言行,因此要求提供該校每一位持學生或學者簽證的人是否有違法行為(包括威脅他人的言行),並且填寫一份表格,由相關聯絡人簽字。這等於是要求教職員擔任監督外國學生的「密探」,並按照國土安全部的要求隨時匯報被監視人的言行。與教育部的所謂「整改」要求相比,這樣的做法更離譜,簡直是把大學當作國土安全部的無償外展服務商。
哈佛現有大約一萬名外國留學生,要滿足國土安全部的要求,至少要指定幾千名教職員做相關的工作,這對哈佛來說是難以想象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這明顯屬於政府用行政權力干預私立大學的運作,同時也侵犯了外國留學生的人權,讓他們成為被監控的對象。(另據美國媒體報道,給哈佛發信的這位受聯邦特勤人員保護的女部長,前天在華盛頓一家漢堡店用餐時,被人偷了價值600美元的LV手袋,裏面不僅有她的護照、駕照、國土安全部證件,還有私人支票和大約3000美元現金,目前竊賊尚在逃。)
哈佛師生反對侵犯外國留學生人權的政策,並要求繼續享有撐巴勒斯坦人的言論自由。(AP)
遇哈佛頑強抵抗 ,特朗普威脅收稅
哈佛拒絕了政府的要求,令從不認輸的特朗普十分惱火,迅速採取更極端的行動,表示要讓美國國稅局對哈佛查帳,以便取消哈佛的免稅待遇。按照美國的法律,教育機構享受免稅待遇,這有利於學校將收到的學費、私人捐款等收入做各種投資,確保學校的可持續發展。如果取消哈佛的免稅待遇,哈佛的投資收益就必須依法繳稅,而且捐贈人新的贈款也可能不再被視為慈善捐款,不能合法抵稅,這會直接打擊捐贈人的捐款意願,令哈佛得到的捐款減少。
哈佛不僅是美國最老的大學,而且也是最富有的大學。這所大學的建校時間比美國建國還要早140年,目前據報有532億美元的經費儲備(endowment),真是「富可敵國」(《紐約時報》說,這筆錢多過世界上100個國家的GDP)。教育部在哈佛拒絕接受「整改」要求後,凍結了20億美元撥款,對該校而言,這雖然是一個打擊,但並未造成無法挽回的深遠影響。這筆錢原本應該被用於哈佛醫學院各附屬醫院的運營和科研,包括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波士頓兒童醫院等等。缺少了這筆資金,哈佛就不得不動用儲備。
但哈佛如果失去了免稅地位,不僅今後獲得的捐款可能減少,而且還要為投資取得的收益繳稅,那樣就損失太大了,難免影響哈佛的科研活動。所以,特朗普若真的用這一招,哈佛就別無選擇,只能和特朗普「法庭見」。有人提出「忍四年」,熬到特朗普下台再撥亂反正,惟這恐怕是誤判形勢,因為特朗普以掌控一切為樂趣,只會繼續干預大學,不大可能就此收手。同屬常春藤的哥倫比亞大學,不久前向特朗普作出讓步,但並未能要回應得的聯邦撥款。
哈佛建校時間比美國建國早140年,而且據報擁高達532億美元的經費儲備。(AP)
曾任哈佛大學校長的美國前財政部長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表示,「用稅收體系選擇性迫害政治對手是獨裁者的行為」。他認為這是不可思議的,也是非常錯誤的,但這代表著特朗普對大學的立場和把稅收部門當工具的態度。
阻止步向「黑手黨」,哈佛官司意義大
美國一些自由派評論員認為,哈佛強硬反擊特朗普具有重要意義,因為特朗普希望建立的是一個趨向專制的集權社會,國家大事都由他一個人說了算。《紐約時報》一篇評論的標題是「特朗普在建立一個黑手黨國家(Trump Is Building a Mafia State)」,文章指出, 特朗普希望由他掌握一切資源,就像黑手黨大佬一樣,權力高度集中,由他一個人在內部分配金錢和權力(已有民主黨人士提出,特朗普利用宣布暫緩關稅90天,讓家人和朋友在股市賺錢,就有操控市場從事內幕交易的嫌疑,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展開調查)。如果有哈佛這種具備智力、資源和財力的獨立實體存在,就可能阻礙他取得絕對主導地位,所以他一定會封殺這類機構。
我們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哈佛硬頂特朗普的確具有特殊意義。因為哈佛的財力比較強,站出來和特朗普政府打官司可以給其他大學帶來希望,避免被特朗普的壓力各個擊破(聯想到面對特朗普的無理關稅,中國迅速推出反制措施,可能也有類似的考慮)。
哈佛校園內有司機舉牌,要求將特朗普關進監獄及精神病院。(AP)
現在這場官司已經開打,其結果不僅影響哈佛等美國名校,而且有可能決定美國社會未來的走向,因為一旦大學失去了學術獨立,變成政府監控學生的工具,毫無疑問會傷及培養人才和學術研究,並損害美國的創造力,而嚐到好處的特朗普則會繼續追求其「黑手黨式」統治,這樣的前景難免讓美國人感到悲觀甚至沮喪。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送禮活動浪接浪!想緊貼著數活動消息?即Like etnet Facebook專頁!► 立即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