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8/2025
關稅大限 | FOCUS | 助「特」為虐關稅蓋棺,中國谷內循環雙管齊下
特朗普最新簽署「進一步修改對等關稅稅率」的行政命令,多國關稅終蓋棺定論,屈服者獲贈15%-20%稅率,頑抗者被施加高達40%稅率,另對「轉運」商品徵收40%關稅--全數將於周四(7日)凌晨生效。全球貿易一體化黑雲罩頂,最吊詭的問題是,何解多個對美順差大國不約而同跪低?侵侵對「叢林法則」食髓知味,中國如何破局?
歐日韓領銜跪低反當贏
《交易的藝術》還是《訛詐的藝術》?4月2日「解放日」至今四個月,高舉關稅大棒的特朗普,竟一舉拿下多個對美順差大國--歐盟、越南、日本、韓國、泰國,以及東盟成員印尼、柬埔寨、菲律賓。
歐盟向美國跪低,惟馮德萊恩稱「帶來穩定及可預測性」。(AP)
協定後的15%至20%單邊關稅,遠高於美國2022年時向各國徵收的2%左右水平(柬埔寨除外,當時為10%),再加上千萬美元級對美投資/貸款擔保(儘管執行存在挑戰)、承諾購買液化天然氣、大米、波音飛機等美國貨,可謂雙重進貢。但無論是馮德萊恩、石破茂還是泰國、柬埔寨等,皆異口同聲歡呼「帶來穩定及可預測性」、「雙贏」、「重大勝利」。
三大槓桿,助成功訛詐
何解上述多國紛紛屈服於侵侵的關稅訛詐,或者說,甘願助「特」為虐,任其快速顛覆二戰後建立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何解多國甘願助「特」為虐,任其快速顛覆二戰後建立的全球自由貿易體系?
顯而易見的原因,首推美國市場的不可替代性。看看歐盟(2359億美元)、越南(1235億美元)、日本(694億美元)、韓國(660億美元)、泰國(455億美元)等去年對美順差,與其如同老撾、瑞士、加拿大般被克以40%、39%、35%重稅,不如接受可控的風險。
其次,對歐、韓、日的汽車產業,或越、泰、柬的紡織產業而言,倘若遭美國徵收的稅率相若,本國都難稱得上唯一的輸家。換言之,特朗普的個自擊破策略,最終換來多國集體妥協。此外,作為多年緊抱華盛頓大腿的盟友,歐、日、韓、菲等多國,內裏並不排斥通過貿易、能源、投資等協議,與美國更緊密的捆綁。
政策重心回歸長遠發展
特朗普「二進宮」7個月,關稅訛詐捷報頻傳,令美國一舉成為關稅收入大國,對罕有獲延長談判期限的中國(另有墨西哥)而言,要如何破局?尤其是特朗普行政命令明言,對通過其他國家轉運、及在中轉國未發生「實質性轉變」的商品,加徵40%的關稅。
值得留意的是,最新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中國發展環境面臨深刻複雜變化,不確定難預料因素增多,卻未如4月那樣提及「國際經貿鬥爭」、「受關稅影響較大企業」,顯示政策重心已從緊急應對關稅衝擊,回歸長遠發展路徑(例如十五五)。
中國兩大發力點是,通過反內捲提高薪資水準,以及通過穩定樓市、繁榮股市,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
從最高層近期頻頻提及「有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等看,直指最佳突圍之道--釋放逾160萬億元居民存款的潛力,將增長模式轉為內需驅動。而兩大發力點即是,通過反內捲提高薪資水準,以及通過穩定樓市、繁榮股市,修復居民資產負債表。
撰文:金子安
【香港好去處】2025去邊最好玩?etnet為你提供全港最齊盛事活動,所有資訊盡在掌握!► 即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