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7/2025
台灣高科技產業恐斷鏈
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雙方陸續對涉及軍工的企業互相制裁。每當北京公布新一輪對美制裁名單時,看來是局外人的台灣,都會有綠營人士和傳媒出來批評對岸。不過,當這次制裁對象對準島內時,民進黨當局和綠營側翼竟然叫好,原來是因為情勢所迫,要挽救「管治」危機。
賴清德去年雖然因國民黨和民眾黨未能整合,僥倖贏得大選,但民進黨在立法院卻失去多數黨席位,處處受制。以賴清德不肯妥協的個性,最終不惜社會龐大代價,出手推動對國民黨24位立委的罷免案,並將在本月26日投票。然而,內外多重因素卻讓大罷免遇到逆風。首當其衝的是特朗普對台推出高達32%的「對等關稅」,並強迫新台幣上半年猛升超過10%,讓傳統和保險等產業承受巨大打擊,民間質疑政府面對美國老大哥就腳軟,除了跪以外束手無策。跟著賴清德發表所謂「團結十講」,雖然他想借此製造本省和外省籍台灣人的仇恨,挑起藍綠政黨對立,目的是團結綠營支持者,但卻引起輿論反感,反而激出要教訓民進黨的選民。從近期多間傳媒的民調顯示,反對大罷免的受訪者多於贊成,高喊多月的「大罷免大成功」口號,在網路上已變為琅琅上口的「大罷免大失敗」。
賴清德當局只好採取以拖待變的手法止血,希望美方在26日投票後才宣布新一輪稅率,避免打擊綠營支持者的投票率。
大陸商務部將八間台灣軍工企業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禁止出口軍民兩用物項。
不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陸商務部上周宣布,將台灣的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經緯航太科技公司、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八家公司,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意味這八家公司將被禁止獲得大陸出口的「軍民兩用物項」。依照近期慣例,綠營必是大罵一輪,但綠媒和側翼的發言,卻說成北京幫了台灣軍方大忙,企圖粉飾太平。
持這派論點的,是指台灣軍方一直希望武器和相關用品擺脫所謂「紅色供應鏈」,北京的制裁措施,等於幫島內先過濾掉部分供應商借由洗產地方式,將大陸製造的零件賣給島內軍工企業,替民進黨當局省下不少審查手續。
不過,眼尖的軍事專家和學者卻警告,北京管控的真正目的不在軍事零件,而是稀土,影響所及恐不只幾間軍工企業,而是全台的高科技民間公司。
持反對意見的傳媒認為,島內的軍工企業不會蠢到直接向大陸購買稀土,所以根本沒有影響。但從大陸在中美貿易戰中,限制對美出口稀土的做法來看,情況並非這樣。中方的出口審查是要求購買稀土企業,提供稀土用來製造的產品清單、出售對象,以及最致命的最終使用者。
台方軍工企業雖然名義上不會向對岸購稀土,但相關零件製造商和原料供應商就難講了。尤其是大陸方面如落實管控,台灣所有購買稀土的民間企業,都必定要提供從上游到下游所有交易對象清單。商務部自5月以來,實施打擊戰略礦產走私行動,杜絕鎵、鍺、銻、鎢、中重稀土落入境外敵對勢力手中,台資企業恐難以獲得優待。
大陸一旦對台實施稀土禁運,將對島內高科技產業造成嚴重打擊。
自從大陸方面在中美貿易戰打出稀土牌後,不只美國軍工業受到影響,多間知名汽車廠都因此被迫停工,導致特朗普政府在關稅戰不得不作出讓步。2024年大陸稀土產量約佔全球的70%,精煉與加工領域的市佔率更是高達90%,意味著大陸在稀土的開採、加工和供應方面擁有絕對優勢,台灣要繞過對岸另覓貨源,短期內不可能實現。
根據統計,台灣稀土需求量非常驚人,在全球排名前五名之內。主要因為台灣在半導體、電子產品和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對稀土的需求日益增加。例如釤(Sm),除了用在飛彈引導零件,更是永磁材料,即電動車馬達必須用到的材料;其他如鎵(Ga),更用在半導體、發光二極體、太陽能電池、LED、雷達系統。
一旦這些關鍵原料遭到禁運,島內高科技產業將出現斷鏈危機,民進黨當局就算贏了大罷免,也很難應對後面稀土海嘯對經濟的打擊。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台。
【你點睇?】政府擬收緊電話卡實名制,以打擊電騙,包括每人每間電訊商限登記3張卡等,你認為這些措施能否有效打擊電騙?► 立即投票